今天,我們目睹一個古老的中國飲食———魚生的復蘇。很多中國人認為魚生來自日本,而三文魚也產自日本,而我們今天要告訴大家的是,食魚生的傳統源自中國,而三文魚來自挪威。古色古香的裝飾,環掛的唐代仕女圖,典雅的古箏樂,身著唐代服飾的模特,開放而曼妙的唐代舞蹈,這一切元素似乎要把我們帶入歷史的隧道,隨著太白的詩和而起舞。但這時卻是身處一艘豪華的現代游艇,閃爍著的迷幻光影,現代的樂器組合,妝容艷麗的時尚女郎,這些又無處不在地昭示著現代的意味。身著唐裝的時尚模特們托出一道道用挪威三文
魚制作的新式魚生佳肴,此時,誕生于唐代的“唐風魚宴”以新時尚的面孔終于重新回到了中國人的餐桌上。一直以來三文魚成為了日本料理的代名詞,實際上,就如挪威駐華使館魚業參贊福世博在“唐風魚宴”的致詞上所說,“今天,我們目睹一個古老的中國飲食———魚生的復蘇。很多中國人認為魚生來自日本,而三文魚也產自日本,而我們今天要告訴大家的是,食魚生的傳統源自中國,而三文魚來自挪威。”
歷史與文化的傳承
孔子有“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之說,其中的“膾”(也寫作“鲙”)便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魚生。唐朝詩仙李白的《酬中都小吏攜斗酒雙魚于逆旅見贈》中有“呼兒拂幾霜刀揮,紅肥花落白雪霏”,詩圣杜甫有“無聲細下飛碎雪,有骨已剁觜春蔥”。遙想當時當地,豪放的詩人們魚生宴請,歌以和之,酒以興之,唐代舞女美步翩翩,而盤中鮮嫩細膩的魚片、魚絲刺激著詩人們的味覺、視覺,他們詩興大發,吟誦出這些贊美廚師運刀切膾高妙技藝的詩句。唐代是食膾盛行的朝代,人們往往以魚生宴請好友,眾人同歌同酒同魚肉,因此為了普及制膾的刀工技藝,還出現過今已失傳的《砍膾書》。廣州人一向喜食魚生。食生是人類處于茹毛飲血時代的飲食方式。火的發現,人類進入了熟食時代,但食生的習慣一直在嶺南保留,以至流傳于后世。《嶺表錄異》如實地記載唐代嶺南人多食海鮮并有生食的習俗,如鱟,“腹中有子如綠豆。南人取之,碎其肉腳,和以為醬,食之”;“鯰魚,廣人得之,多為膾,不腥而美”,“膾”即后來的魚生;“蝦生”,“南人多買蝦之細者,生切蘭香蓼等,用濃醬醋先潑活蝦,蓋以生菜,以熱釜覆其上;就口跳出,亦有跳出醋碟者,謂之蝦生”。唐宋以后,魚生仍風靡嶺南,成為嶺南著名的風味菜肴。
時尚的“唐風魚宴”
三文魚,水紅色,有白色的條紋很規律地夾雜著,甚美麗。過去吃慣了只是切成薄片的日本料理式三文魚,這次卻吃到了李白們曾經享用的三文魚魚宴。唐風魚宴菜譜中有六道菜。三椒魚膾以廣東薄脆為托盞,放上腌制的鮮挪威三文魚,青蘿卜絲為底,紅紅白白,清清爽爽。響鈴三文魚則以馬鈴薯片為盤,將水紅的魚絲和廣東泡菜、白色的蜇頭絲、鮮橙皮、梅子相拌。這兩道菜完全不同于日式三文魚,不需要調料直接就可以食用,脆脆的盞柔柔綿綿的鮮魚肉絲,酸酸甜甜清清爽爽的輔料,這時候再加上一杯特調的冰爽果味酒,夏天的滋味盡在心頭。翠綠的竹葉上一些紅白相間的魚片,古樸的竹葉筒襯起,看著不忍竟吃了———這樣的藝術品。忍不住蘸一口酸甜辣椒醬,酸酸甜甜,好像愛情的味道。我們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特別喜歡吃“卷”,春卷、蛋卷,在我國有著悠久歷史的魚生自然也存著卷的形態———就是眼前這道釀皮三文魚了,薄薄的三文魚片包卷著傳統的釀皮,再配上中國獨有的麻醬汁,李白當年是不是這樣的吃法呢?
健康的才是時尚的
太平洋產三文魚,但是只適合做罐頭,而大西洋的三文魚才是新鮮食用的最佳選擇。供應著全球45%以上三文魚的挪威有著長達21347公里的海岸線,并且是世界上最干凈的水域之一。資料顯示,大西洋三文魚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而產自挪威的三文魚是不飽和脂肪酸最高的魚類,能有效降低高血壓、膽固醇含量及心臟病發病率,營養學研究進一步證明不飽和脂肪酸對于關節炎、乳腺癌等慢性病非常有好處,并且對精神健康以及胎兒和兒童的發育也十分有益。(黃妮娟)(曉健/編制)(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