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概念是否成了葡萄酒企業提升酒價的一種炒作手段?“華夏長城在宣傳年份酒方面比較領先,后來有很多企業隨之跟風。”一家葡萄酒廠的人士告訴記者。
統計顯示,直到2004年,國內葡萄酒的年產量只有40萬噸,但年消費量已達39.3萬噸,并且還在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是否還有92年份酒?92年葡萄酒中主要成分究竟是哪一年的酒?似乎成了值得思考的問題。
據了解,葡萄酒國家標準(GB/T15037-1994《葡萄酒》)于1994年發布實施,距今已10年。10年來,葡萄酒工業在生產規模、產品結構、生產工藝、技術裝備上都有了長足進步,品種也越來越多樣化,原標準已不能適應目前葡萄酒生產的需要。
一位在葡萄酒銷售方面比較有經驗的家樂福相關人士告訴記者,關于葡萄酒的年份商場沒有任何辦法檢驗,只有在進貨時查看廠家提供的檢驗報告,保證100%的純度。不過,這并非僅是家樂福一家商場的遭遇,國內所有商場以及除了酒廠之外的所有部門,沒人能知道年份酒究竟是哪年釀造的。
上海市釀酒專業協會副秘書長吳建華告訴記者,對于葡萄酒的年份,國內目前尚無可以檢測的工具與可行的方法。“從口感上很難區分葡萄酒年份,只要裝進橡木桶半年到1年的時間,味道就沒什么差別了,而從酒顏色的深淺上判斷,裝入橡木桶中的顏色深些,但這也沒法看出年份”。
據介紹,國外葡萄酒的檢測的手段是從生產源頭開始跟蹤監控、而非事后靠標準來檢測,每個酒莊的葡萄品種和產量都有檔案,葡萄園運出的每一車葡萄的品種、數量以及運往的酒莊都有記錄,每個酒莊每年的葡萄與酒的產量、銷售也有存檔,“哪個年份有多少酒、還剩多少,就很清楚了”。
“那為何國內不從源頭抓起呢?”就記者提出的問題,吳建華先生表示,“協會對此也沒有辦法,畢竟這些酒廠的主管部門是當地政府,并且一些知名酒廠都是當地的支柱企業。”
“從行業標準來說,我們并沒有違背。”華夏長城母公司中糧酒業新聞發言人鄒蔚女士說。對于傳言中正在醞釀出臺的國家新標準,她表示,中國的情況很難照搬國際標準,否則國內多半葡萄酒企業都要倒閉。
《國際金融報》 (2005年05月20日 第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