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按照75∶25分擔新增出口退稅的比例近期將會有所調整。中國社會科學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5月13日向記者透露,調整方案有幾種,但實行哪種方案目前仍不確定。這位專家一直從事稅收制度和稅收政策以及各級政府間財政關系的研究,并曾多次參與政策的研討和制定。記者同時還了解到,此前商務部副部長馬秀紅也曾向媒體表示,我國出口退稅政策將有較大變化。新的退稅拖欠再次出現來自中國國際稅收研究會理論研究部的研究表明,出口量大的地區往往也是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新增出口退稅的財政負擔已
導致一些出口量大的地區財政收小于支的矛盾突出。據了解,天津、寧波、蘇州等地去年全年的新增財政收入都用于了出口退稅。而青島市即墨區的一位相關負責人則向記者透露:“由于外向型出口企業比較多,導致去年全年即墨區的稅收都不夠用來支付退稅。”“出口退稅新機制的運行已經產生了一系列問題,如地方財政支出壓力明顯增加、新形式的地方保護主義出現等。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及時解決,將引發許多矛盾,并且這種矛盾將在今年變得更為突出和尖銳。”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第二研究室主任倪紅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據了解,不少地方省級財政采取了由地方各級財政分擔25%出口退稅責任的辦法,由于各級地方財政狀況、外貿出口企業狀況及貿易結構等不盡相同,所以各地退稅存在嚴重的不平衡。新的出口退稅拖欠在地方再次出現。另外,由于出口大省、市的出口貨源相當大比例要從外地采購,當地地方財政要承擔外地貨源的出口退稅,而這部分出口貨物的增值稅、消費稅卻在貨源地實現,所以一些地方已經出現了由“辦自己的企業”轉變為“辦在自己這里的企業”的現象,甚至已開始下令限制外地產品的出口和使用外地上游產品的出口。針對目前出現的各種矛盾和問題,一些專家和地方官員呼吁,中央財政部門應盡快出臺相關法律和措施,解決地方保護主義的問題。甚至有學者明確建議,可先由出口地財政承擔25%的出口退稅款,再由中央財政按季從生產地財政收入中扣還給出口地財政,以避免地方保護發生。調整只能緩和矛盾針對退稅分擔比例將要調整的政策預期,倪紅日分析指出,如果地方政府25%的分擔比例下調,或在不同地區實行不同的分擔比例,可能對緩解地方財政壓力產生一定作用,但也將給中央財政帶來巨大壓力。近期我國的進口都保持了30%以上的季度增速,今年一季度,我國的出口同比增長34.9%,增幅與去年的34.1%相當,但進口卻只增長了12.2%,比去年全年的42.3%下降了30.1個百分點,2月份甚至出現負增長。在出口持續平穩增長或是保持不變的前提下,中央來自進出口的稅收必然減少,這種情況下調整出口退稅的分擔比例,中央財政的壓力可想而知。如果中央財政始終處于巨大的壓力之下,也不利于我國稅制的整體改革。同時,政策的頻繁調整也會產生成本,還將造成一定的影響。上述社科院研究專家也向記者表示,即使退稅分擔比例有所調整,對于新機制產生的一系列問題也只能起到緩和的作用,但我們需要這種緩和,因為根本解決退稅機制產生的矛盾還值得仔細研究,而整個經濟運行不能存在太多的摩擦因素。
信息來源:阿里巴巴
(信息來源:機械電子頻道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