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部委專題--商務部 > 正文
 

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 深入實施科技興貿戰略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19日 08:35 商務部網站

  2004年,科技司以貫徹落實《關于進一步實施科技興貿戰略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03]92號)為工作主線,深人實施科技興貿戰略,大力促進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著力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加強市場開拓力度、加快技術性貿易措施體系建設、積極穩妥地做好出口管制工作,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2004年科技興貿工作取得新進展

  (一)協調各部門、各地區貫徹落實了國發[2003]92號文。為進一步貫徹落實《關于進一步實施科技興貿戰略的若干意見》,我部會同財政部、稅務總局、質檢總局、海關總署、出口銀行、信保公司分別出臺了貫徹落實《若干意見》的配套措施。財政部和稅務總局從2004年11月1日起提高了部分IT產品的出口退稅率;質檢總局計劃到2004年底將享受檢驗檢疫綠色通道制度的企業擴大到2000家;海關總署將西部地區高新技術企業適用便捷通關政策的門檻從1億美元下調至1000萬美元;中國進出口銀行將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企業申請出口賣方信貸的門檻從年出口額1000萬美元下調至300萬美元,對軟件出口企業下調至100萬美元;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進一步簡化了承保和理賠程序等措施;海關總署和統計局進一步規范了軟件出口的管理和統計工作。指導北京、天津、山東等十三個省市制定出臺了本地區進一步實施科技興貿戰略的政策措施。

  (二)成功召開了全國科技興貿工作會議。2004年初,經國務院批準,科技興貿部際聯合工作機制各成員單位在京聯合召開了“全國科技興貿工作會議”。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出席會議并作重要指示。各部門領導分別匯報了本部門進一步開展科技興貿工作的具體部署。會后,按照吳儀副總理的要求,吸納國家知識產權局加入聯合工作機制,擴大為科技興貿九部門聯合工作機制。9月,召開了“全國商務系統科技工作會議”,總結了各部門、各地區貫徹落實《若干意見》情況,部署了下一階段科技興貿工作。

  (三)進一步完善了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促進體系。召開了全國科技興貿重點城市工作座談會,加大了對25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基地技改研發資金支持力度,組織認定了6個國家軟件出口基地,建立了1000家重點聯系企業制度,開展了第一批“國家醫藥出口基地”的認定工作。

  (四)成功舉辦了深圳高交會、蘇州電博會、大連軟交會等高科技展會。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出席了第六屆深圳高交會的主要活動,并評價深圳高交會“越辦越好”。有關部門貫徹落實吳儀副總理關于抓好高交會成交落實工作的指示,制定工作方案,成立聯合工作組,建立統計系統,對部分省市成交落實工作進行了檢查,成交落實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果。吳副總理出席了第二屆中國國際軟件和信息服務交易會,并在亞太地區軟件和信息服務國際合作部長峰會及企業家高層論壇上發表了主題演講,對軟件出口工作予以肯定,并對進一步擴大軟件出口做出重要指示。蘇州電博會、北京科博會、上海工博會和楊凌農高會等展會規模擴大、成交旺盛,社會反響熱烈,均取得了圓滿成功。

  (五)制定完善技術貿易促進政策。為擴大引進先進技術和關鍵設備,啟動了《中國鼓勵引進技術目錄》、《中國禁止進口限制進口技術目錄》和《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的制修訂工作;目前,《中國鼓勵引進技術目錄》(征求意見稿)已收錄鼓勵引進技術303項。2004年共簽訂技術引進合同8605份,增長20.7%;合同金額138.6億美元;技術費96.3億美元,占比69.5%。

  (六)加快技術性貿易措施體系建設。組織對涉及1400億美元的42個重點出口商品進行研究,立項制定42個出口商品技術指南;組織制訂植物藥提取物等9項業標準;研究調控進口的技術性貿易措施清單,對具體商品設定技術指標。

  (七)完成中美關于最終用戶訪問問題的談判并簽署了《換函》。在第十五屆中美商貿聯委會上,中國商務部和美國商務部簽署了《中美關于最終用戶訪問問題的換函》。該《換函》的簽署,有力地改善了中美雙邊高技術貿易關系。

  (八)加強了敏感物項和技術出口管制的管理工作。完善和細化出口管制法規規章,完成了《核兩用品出口管制條例》及所附《管制清單》修訂工作;頒布實施了《敏感物項和技術出口許可證暫行管理辦法》及配套《管理目錄》;明確了向敏感國家出口審批“三原則”;與公安部等部門完成了《易制毒化學品管理條例》的起草工作。

  二、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2004年我國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延續了近兩年來的高速增長勢頭,全年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達到3269.7億美元,增長43.8%,其中進口1614.3億美元,出口1655.4億美元,分別增長35.3%和50.2%,高新技術產品成為推動我國外貿進出口增長的重要力量。我國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呈現新特點:

  (一)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凈增近千億美元,出口增量占全國外貿出口增量超三分之一。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兩年邁上兩個新臺階,在2003年超過2000億美元的基礎上,2004年進出口凈增973億美元,首次超過3000億美元;在2003年出口凈增425億美元的基礎上,2004年出口凈增552億美元,出口增量占全國外貿出口增量的35.5%,拉動外貿出口增長13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占外貿出口比重達到27.9%,在2003年提高4.4個百分點的基礎上又提高了2.7個百分點。

  (二)出口產品競爭力逐步增強,進出口首次實現順差。出口退稅新機制加速了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出口超百億美元的高新技術產品隊伍不斷壯大。計算機及其零件出口600億美元,增長46.1%,其中筆記本電腦出口超過200億美元,增長80%以上;手機及其零件出口208.5億美元,增長81.0%,集成電路出口105.2億美元,增長76.5%,液晶顯示器、數碼相機和激光打印機出口也在50億美元以上。出口退稅率17%的134種8位HS編碼高新技術產品出口794.3億美元,占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總額的48.0%,增長64.7%;隨著出口產品競爭力和增長質量的提高,2004年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幅大于進口增幅15個百分點,并首次實現貿易順差41.1億美元。

  (三)歐盟成為我國高新技術產品最大貿易伙伴,對美、歐順差大幅增加。2004年,我國與歐盟的高新技術產品貿易額達549.6億美元,超過與美國的547.9億美元貿易額,成為我國高新技術產品最大貿易伙伴;香港、美國和歐盟是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前三大順差來源地,順差分別為326.6億、256.4億和194.9億美元。臺灣地區、東盟、日本、韓國是我國高新技術產品主要逆差來源地,逆差分別為204.9億、173.9億、140.4億和116.0億美元。

  (四)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長三角”超過“珠三角”,科技興貿重點城市成為主力軍。2004年,長三角的蘇滬浙高新技術產品出口687.0億美元,占比41.5%,比2003年底增加4個百分點;其中江蘇出口359.4億美元,增57.1%;上海出口288.9億美元,增長76.4%。珠三角的廣東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首次超過600億美元,達到664.6億美元,增長38.0%,占比40.1%,比2003年底下降3.6個百分點。“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成為我國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的“增長集群”。深圳、上海和蘇州20個科技興貿重點城市進出口2303.2億美元,占高新技術產品對外貿易的70.4%。

  三、技術引進工作取得新成績

  據商務部業務統計,2004年我國共登記技術引進合同8605份,同比增長20.7%;合同總金額138.6億美元,同比增長3.0%;其中技術費96.3億美元,占合同總金額的69.5%。2004年技術引進工作呈現以下特點:

  (一)技術引進方式以專有技術,成套設備/關鍵設備/生產線,技術咨詢/技術服務為主,分別占29.8%、27.3%和25.0%,以上三種類型占技術引進總金額的82.1%。

  (二) 技術引進的國別地區更趨多元化,但主要技術來源仍集中于歐盟、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與地區。

  (三)從行業分布看,技術引進主要集中于電力/蒸汽/熱水的生產和供應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等領域,分別占合同總金額的15.0%、13.5%和10.1%。從合同數量上看,技術引進主要集中于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和其他制造業等,其合同數量占全部合同數量的比例分別為13.8%、11.5%和8.3%。

  (四)外資企業、國有企業仍是我國技術進口的主體。外資企業登記技術進口合同5057項,占合同總數量的58.8%,合同金額66.9億美元,占合同總金額的48.3%,同比下降12.0%。

  (五)技術引進項目地區分布仍不平衡,合同金額排在前五位的上海、北京、天津、江蘇和浙江累計達到71.8億美元,占全國技術引進合同金額的51.8%。

  實施科技興貿戰略是在商務領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是我國由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跨越的必由之路。商務部科技司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繼續深入實施科技興貿戰略,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推動我國對外貿易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

  作者:常曉村 (商務部 科技司 司長)

  (信息來源:貿研院子站)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 】【多種方式看新聞】【下載點點通】【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繽 紛 專 題
非常阿杜
非常阿杜精彩鈴聲
Beyond
Beyond激情酷鈴
圖鈴狂搜:
更多專題 繽紛俱樂部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