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卞思杰)濟南銀輪機電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于2000年12月,剛剛進駐位于槐蔭區的濟南民營科技企業孵化器時,公司只有3名科技人員,既沒有場地,也沒有實現科技成果產業化所需的資金。孵化器免費為企業提供了800平方米的生產場地,然后通過科技創業(種子)資金,為企業提供了40萬元的資金支持;隨后又通過孵化器專項扶持資金,使企業獲得100多萬元的支持,幫助企業解決了成果轉化所需的流動資金。此外,孵化器還通過與技校聯手,幫助企業解決了生產人員短缺的問題。借助孵化器的服務,銀輪機電公司迅速實現了
科技成果的產業化。2003年從孵化器畢業時,其轉化技術研制成功的小型增壓器鋁葉輪,已經完全替代進口,市場占有率達到80%以上。在槐蔭區,像這樣正在孵化和孵化出的企業還有很多。
“我們發展規模企業主要走兩條路,一是通過科技園區為載體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另一個就是充分利用槐蔭區交通、區位等方面的優勢,發展大規模企業”,區委副書記高斌這樣說,“由于城區規劃未落實等因素的制約,土地資源匱乏成為制約全區經濟發展的一大瓶頸。但我們將閑置的2000多畝建設用地和10萬多平方米的閑置廠房盤活,建立了閑置資源庫,用以發展都市經濟園。截至目前,全區共利用了閑置土地695.9畝和閑置廠房84760平方米。”
雖然與其他先進縣(市)區相比還比較落后,但槐蔭區上下卻對將來規模企業的發展充滿自信。區經濟發展計劃局局長楊光明說,區里已經制定了具體的措施促進規模企業發展,包括每年確定20個重點項目實行動態管理、加強與重點企業的銜接和溝通、繼續挖掘閑置資源、通過多渠道融資解決企業資金短缺問題、樹立抓環境就是抓發展的觀念等。相信通過這些措施的實施,將切實為企業鋪平道路,實現跨越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