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濤
德國保赫曼集團是歐洲醫療用品及個人護理產品領域最大的公司之一,186年前成立的保赫曼現在已成為擁有雇員10000余名、年營業額超過13億歐元、業務遍及全球80個國家和地區的集團公司——
愛國主義的激動與審美的奢侈、勇敢的嚴肅與快活的游戲的對立,是一個嚴肅的德國問題。這是尼采在其《悲劇的誕生》開篇時所說的一句話。
從這話句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德意志民族的“理性”和“嚴謹”不僅體現在工作態度、日常禮儀以及待人接物上,而且更體現在他們似乎本能地將物質現實與精神生活加以嚴格區分,并采取截然不同的態度上。
熟悉保赫曼的人,可能對此理解的更加深刻一些。
吃進燙手山芋
一個人有一個人的秘密,從小到老;一個企業有一個企業的秘密,從蹣跚學步到雄霸江湖。歷經186年滄桑的保赫曼之所以能夠屹立于世界醫用產品企業之林,恰恰在于其每一次的慎重抉擇。
1997年,保赫曼把目光定格青島;1998年6月,保赫曼青島醫用器材有限公司落戶膠南。
說保赫曼,還得先說澤青。
澤青公司原是膠南珠海街道辦事處的一家紗布廠。九十年代末,受全國紡織業“壓錠減員”戰略重組影響,這個公司雖經幾番痛苦掙扎,卻始終沒能迎來脫困的曙光,于1997年匆匆宣告破產。
其時正在青島考察的保赫曼集團發展部經理烏里奇·黑默捕捉到這一信息后,當天就驅車趕到了膠南。
在中國建立一個生產基地一直是保赫曼的重要戰略目標。此前,保赫曼已在江浙地區考察數月,但遲遲沒有確立投資意向。而此時出現的澤青公司,好像正是他們苦苦追尋的那個理想嫁接體。
一腳踏進澤青公司的車間,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塵不染的機器,和令人心曠神怡的淺藍色地面。在黑默的印象中,破產公司應該是處處狼藉,滿眼衰敗,而這里的一切卻顯得那么井然有條,干凈利落。他不由地心動了。
在接下來的考察中,他發現這個企業的產品是加工醫用脫脂紗布、繃帶等系列產品的最好原料,而醫用脫脂紗布、繃帶系列產品又恰是他們現有產業鏈上缺少的那重要一環。
談判很順利。保赫曼整體收購澤青,接管所有員工。黑默出任董事長。
之所以順利,因為當時破產的中小紡織企業已經成了一個個燙手山芋。而在保赫曼人看來,整體收購不但節省了建設新廠房的時間,更重要的是網羅了大批人才。
事實證明了黑默的遠見卓識。新公司從1998年5月投產到現在,先后通過了ISO9001、EN46001和ISO13485國際質量體系認證,達到年銷售收入過億元、出口創匯過千萬美元、利稅過千萬元的規模。保赫曼在膠南初步建成了醫用器材的亞洲橋頭堡。
兩次情感增資
理性和嚴謹是德國人的主要特點。但感性也會不時地左右他們理性的大腦——亦或是這種感性本身就是理性支配的表現?
2003年,膠南市委書記張大勇到保赫曼青島醫用器材有限公司走訪,黑默提出企業發展最大的瓶頸是沒有配額,產品出口異常困難。張大勇當時沒說什么。過了不久,他找到黑默,說解決了450噸配額,看夠不夠用。黑默一時沒聽明白,而后上前一步,雙手抓緊張大勇的手,連聲道謝。
此后不久,企業投資150萬美元擴大了醫用漂白紗布生產能力,并將注冊資金由最初的400萬美元增加到800萬美元。
保赫曼位于膠南城北,地勢較低。2000年夏天,一場連日大雨沖倒了企業后墻,洪水眼看就要涌入倉庫。情急中,他們把求助電話打到了珠海辦事處。
接到電話后,辦事處立即組織機關干部冒雨前往幫助搶險,與公司員工一道扛沙包、堵濁水,搬運倉庫貨物。經過三個小時的忙碌,終于控制了險情,價值過千萬美元的貨物得救了。
事后,市里協調有關部門為公司整修了排水管道,專門修了一條“珠峰路”,幫其改了大門朝向,一舉消除了水災隱患,改善了企業生產生活條件。
此事引起了遠在德國的保赫曼集團總裁的重視,他專門發來謝電,表達了在此長久投資的愿望。很快,增資1100萬美元的消毒衛生敷料項目開工建設,保赫曼青島醫用器材有限公司闊步邁向了新起點。
在黑默看來,集團之所以先后兩次在膠南增資,固然有其全球產業結構戰略調整的因素,但膠南確是真真正正感動了保赫曼人。
后來成了保赫曼集團掌門人的黑默卻不知道,膠南現在已經把這些服務制度化了。他們出臺加強經濟發展軟環境建設的意見,相繼實施座談走訪、結對幫扶、外商“綠色通道”等制度,為外商鋪就了一條服務高速公路。
以您為本
以人類的利益為依歸,保赫曼致力于研究、發展、生產及供給日常醫療上的衛生護理產品。他們的理念是“以您為本”。
在關注這種產品理念本身的同時,人們往往更會被她的理念外延所打動。
我們不會忘記2003年春天突如其來的那個“非典”夢魘;膠南人更不會忘記保赫曼在關鍵時刻對“以您為本”做的最好注腳。
保赫曼沒有醫用口罩這條生產線,也沒有生產技術。但當他們聽說膠南及周邊地區醫用口罩告急時,還是毅然調整了生產線。員工連續加班半個月,一氣生產了105萬個醫用口罩。
利潤是企業生產的核心。在這個非常時期,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因此類產品獲得了很大利潤。但保赫曼卻沒有賺到一分錢。
這105萬個醫用口罩一部分捐獻給了地方,一部分以成本價銷往了外地。
“以您為本”在保赫曼還有一種解釋,那就是以員工為本。
近千人的公司,算上車間主任管理人員才十多個,公司辦公室僅有一人。外方只有一人,是專管出口的。
高玉柏現在是保赫曼在膠南的當家人。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位56歲的“土著”經理,竟然說得一口流利的英語。
公司剛成立時任副總經理的高玉柏并不會說英語,集團給他配了翻譯。1999年一次失敗的業務談判改變了他,他清醒地認識到,不會說英語就沒有出路。
2000年上半年,一年多沒見高玉柏的黑默大吃一驚,他的高經理竟然能聽懂他說的大部分話。更令他吃驚的是,又過了一年,在保赫曼德國總部開董事會時,高玉柏竟然送回了黑默給他配的翻譯。
不多久,黑默撤回了德方總經理,高玉柏全權處理公司業務。
高玉柏說,在保赫曼人眼里,員工沒有中外之分,只有優劣之別。保赫曼“以您為本”理念凝聚了人心,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了員工的生產潛能。
橢圓藍色標記是保赫曼的標志,這個標志現在已成為醫療及護理界中品質及信譽的可靠標記。但在人們記住這個標記的同時,卻總會不時地被德國人這些“理性”中糾纏的“感性”所觸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