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與富庶、罪惡與善良、高雅與低俗、熱鬧與寂寞、繁華與蕭條———在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座城市都能得以鮮明體現,它的內容豐富、集中,絕大部分近、現代文學名著都根植于城市的大環境,因為城市是塵世生活的代表,所以城市是塵世的別名。
倉頡這位偉大的神,它對漢字的未來早有洞察,所以我們常常能從漢字詞語中發現輕松的幽默。比如“城市”,它的發音與“塵世”僅僅差一個字母“g”,內涵之交集卻又那么
地大。這必定是個簡潔的寓言。滾滾紅塵,令我眼前浮現城市大街上車輛的尾氣和工廠“炮筒”里的濃煙,更容易想象的是川流不息的人群上空密集的欲望。
作為佛、道眼中的現實世界,“塵世”充滿了貶義,所以,作為塵世的主題,“城市”也好不到哪里去。城市固然體現人類科學技術的進步,同時也是思想道德墮落的大舞臺。但是,為什么人們對城市趨之若鶩?從8萬里高空俯瞰,展現在我們眼前的也許就是一群搶食的螞蟻。
我知道,上帝看人與人看螞蟻,可能是一個道理。在城市這座“蟻窩”,太多的同類進行著合作與斗爭,再簡單的外表也掩飾不了本質的復雜。形形色色的人構成的情與欲的龐大網絡,將城市包裹得嚴嚴實實,幾乎沒有人能超然物外。有時,我真想將“人類的進步”直截了當地表述為“欲望的發展”———在這個發展過程中,城市的作用無可替代。
城市之外的廣大鄉村,只是塵世的附庸,城市才是塵世的形象工程,是我們進入塵世最寬闊的大門。今天,人類早已不滿足于食、色了,因為城市告訴我們,塵世的趣味并不那么單純,霓虹燈照耀下的一條20米長的小街,也比星光燦爛的百十里鄉野更多一層感官的刺激和精神的放浪。
城市使我們張揚或壓抑、滿足或失落、快樂或悲傷,所有塵世的思維、情感在這里交織———發展、演繹、異化、突變———厚實的物質基礎承載著有史以來的一切人類文明。城市太偉大了,但,從8萬里高空俯瞰,又太渺小了———我愛它、恨它、笑它、罵它、崇拜它、鄙視它、擁抱它、逃避它……也許我最終將不知所措。
但有一點我可以堅信:我是一個善良的人。我是一個在城市中尋找塵世食物的人———“食”、“良”、“人”也———好人有飯吃,我已領悟偉大的倉頡的暗示。
《市場報》 (2005年05月17日 第二十七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