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央視8套播出的《太祖秘史》的一大特點,就是少談江山多談情。按照導演尤小剛的介紹,之后他還將陸續開拍《嘉慶秘史》和《康朝秘史》(北京青年報4月29日)。
現在的歷史題材文藝創作充斥著“皇帝熱”,一打開電視,“明君圣主”滿天飛,簡直陷入了一片帝王的陰影。先是清朝帝王戲,主要是康熙、乾隆、雍正,然后是朱元璋、唐明皇,最近漢武帝也粉墨登場,大有把歷代帝王都搬上熒屏,逐一展覽之勢。
這些帝王劇有的打著歷史劇的旗號,場面宏大,一本正經,仿佛是完全按照歷史的本來面目來講述歷史,如《漢武大帝》、《康熙大帝》等;有的則干脆聲稱是“戲說”,如《太祖秘史》、《戲說乾隆》、《戲說慈禧》等。
那些所謂的歷史劇,多是在表現皇帝如何愛民,尤其是表現他們的帝王權謀與智慧,比如《漢武大帝》主題歌中的“你燃燒自己,溫暖大地”,在《雍正皇帝》里,又說雍正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封建時代的帝王從來都是靠瞞與騙加上殺戮得天下的,他們左手靠瞞與騙,右手靠鐵與血,得到的天下也是他們自己的一家天下。可是在所謂歷史劇的帝王劇中,連最壞的暴君都被美化成了兢兢業業的好皇帝。總之,都是無視歷史事實的空頭贊歌。
而那些“戲說”的帝王劇,則更是“牧童無腔信口吹”,與歷史上帝王其實并不相干。如《太祖秘史》中,努爾哈赤被塑造得比賈寶玉還賈寶玉,完全忘記了努爾哈赤是一個政治家,而絕非是一個情種。《西楚霸王》中把項羽坑埋降卒20萬和焚阿房宮,說成是“沖冠一怒為紅顏”,是痛失愛妾虞姬一怒之下所為,真不知悖到哪兒去了!
文藝工作者固然不應該去做歷史學家做的事,但是,他們也應該以歷史唯物主義的態度面對歷史,不回避,不虛美,不飾惡,最起碼也應該做到不胡說!然而,一些人卻以歷史虛無主義解讀歷史,甚至有編劇很贊賞地引用大仲馬的高論:“為什么有歷史學呢,就是對每個歷史事件都有兩個以上的說法,所以才能成為一個學問。歷史實際上就是一個掛衣服的鉤子,能掛很多衣服在上面,所以你想掛什么就掛什么。”
戲說劇有游戲性和娛樂性,歷史劇有解讀歷史的作用。但無論戲說、正說,都應該認真拍,不能篡改歷史。劇作家不拿歷史當歷史,而更多的觀眾是在拿電視劇當歷史。雖然錯誤百出的歷史劇終究掩蓋不了歷史的本來面目,但是不能忽視的是,歷史劇及戲說歷史影視作品對廣大觀眾尤其是青少年的誤導作用,他們誤以為這就是中國的歷史,這比他們歷史知識的一片空白更可怕。
關于國民的歷史知識,錢穆先生有一番相當深刻的見解。他在《國史大綱》中說,一國國民對本國歷史應該略有所知“所謂對其本國以往歷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隨一種對于本國以往歷史之溫情與敬意。”可是,當一個國家的歷史被當成“想掛什么就掛什么的掛衣服的鉤子”時,當一個國家的歷史成為被任意擺弄、制造廉價笑料的娛樂素材,也就失去了錢穆先生所云的對本國歷史的“溫情與敬意”,剩下的只有“糟蹋”的嫌疑了。
《市場報》 (2005年05月17日 第二十七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