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當全球目光都聚焦在人民幣升值的當口,中國銀行間外匯市場正式推出了籌備已久的外幣買賣業務。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暨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副總裁李豫對記者說的一席話意味深長:“或許若干年后,當中國外匯市場隨著人民幣的自由化和國際化在國際外匯市場爭得一席之位的時候,再回頭看看,可以發現,其實我們正站在歷史發展的新起點。”
李豫接受采訪時表示,銀行間外匯市場推出外幣買賣業務是我國外匯市場向前發展的重要一步。
中國人民銀行方面在5月17日晚間發布的消息稱,推出外幣買賣業務,對于我國金融市場的建設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外幣買賣業務的推出是國內外匯市場交易方式的創新。外匯買賣業務通過做市商向國內外匯市場提供國際外匯市場實時、連續、雙向報價,有利于提高交易效率。在外幣買賣業務中,做市商既有國際著名的金融機構,也有我國的商業銀行,中資銀行以做市商的身份直接與國際競爭,有利于提高其市場判斷力、做市操作能力和風險管理能力。
目前,國內銀行外匯市場發展尚不充分,市場缺乏應有深度和廣度,主要表現為交易主體較少、交易品種較少和交易規模較小。推出外幣買賣業務可以豐富國內外匯市場的交易品種,活躍市場交易,擴大市場規模,從而有利于進一步完善我國的外匯市場體系。
市場分析師認為,對于一直以來交易品種都局限于有限的人民幣兌外幣交易品種的中國外匯市場而言,外幣買賣業務的引入即使稱不上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歷史事件,至少也可以說是一個重要的開端。
交易中心第一批做市商銀行有:德意志銀行、匯豐銀行、荷蘭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花旗銀行、蒙特利爾銀行、荷蘭商業銀行、中國銀行、中信實業銀行。
首期推出的貨幣對為:歐元/美元、澳元/美元、英鎊/美元、美元/日元、美元/加元、美元/瑞郎、美元/港元、歐元/日元8對,這些貨幣對均為即期交易。
《國際金融報》 (2005年05月18日 第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