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監會向銀行分支機構開刀
總分行間法律關系帶來的風險未獲得足夠重視
本報記者 辛紅
規定為何形同虛設
涉嫌貪污、挪用公款的湖南郴州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原主任李樹彪,從昨天開始在郴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受審。
根據檢察院指控,李樹彪貪污、挪用公款上億元,主要方式有兩種,其一是用單位存款作抵押、質押或委托貸款,先后30次從銀行挪出資金6705.5萬元;其二是以虛假的單位名稱,私刻單位印章,從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騙取政策性住房資金個人住房委托借款5667萬元。
6億元住房公積金成為個人提款機,被稱為“全國住房公積金第一案”的李樹彪案在暴露住房公積金管理漏洞的同時,銀行在其中被指責“合理不合法”雖然有些許無奈,但也將自身風險暴露無疑。
按照國務院《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規定,對住房公積金,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挪作他用,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也不得向他人提供擔保。不管是抵押還是質押,銀行明知資金來源或者雖然不知但卻不問資金來源徑直放款,直接反映了銀行的生存狀況。
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貸審部的工作人員表示,按照銀監會規定,銀行應該“了解你的客戶”,應該對客戶提供的身份證明、授信主體資格、財務狀況等資料的合法性、真實性和有效性進行認真核實,也應了解和掌握客戶的經營管理狀況,保證授信安全,并出臺了盡職指引進行了更為詳細的規定,但實際上,這些規定都形同虛設。
原因有三個:授信審批體制跟不上。國外很多國家實行的集中審批體制,也就是說所有的審批都在總行,而在國內除了民生銀行、華夏銀行的對公業務是總行審批之外,其余的銀行都對分行、支行賦予相當大的權力,總行與分行、支行之間的法律關系及所帶來的風險,各銀行并未給予足夠認識;銀行工作人員素質跟不上。審批人員沒有考試、考核一說,一個人拉來一筆存款就可以當行長、副行長,風險控制可想而知。另外,整個社會的信用記錄并未建立起來。
銀監會培訓高管
事實上,銀監會已經意識到商業銀行盲目擴張以及惟存款論的風險。
繼專門對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部署案件防范之后,記者今日獲悉,銀監會近日專門對113家城市商業銀行的高管人員進行培訓,就防范案件風險、提高高管人員的風險控制意識和能力等方面做出具體部署。
針對城市商業銀行案件風險,出席會議的銀監會副主席唐雙寧提出四點要求:加大對各級機構、案件高發崗位的內部稽核檢查和處理力度;加強對從業人員職業操守的教育和培訓,提高全員嚴格執行制度的自覺性;加強制度建設,堵塞漏洞,嚴格執行各項制度,杜絕案件發生;實行嚴格的問責制,對發案單位必須在查清案件的基礎上,嚴肅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損失嚴重的還必須逐級追究上級行領導的責任。
為控制風險,各行必須轉變對分支機構的激勵約束和考核機制,建立對業務擴展的硬性約束,全面實施并逐步完善以經濟資本為核心、以效益為目標、以質量為基礎的內部評價考核制度。
對于忽視資本占用成本、盲目擴張不計風險的分支機構,唐雙寧說,要采取相應懲處措施。
(本報北京5月17日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