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條件:河北省青縣盤古鄉位于縣城南6公里,鄉域總面積67.8平方公里,轄31個行政村,人口29080人,耕地面積3939公頃。京滬高速公路、民族路、青崇公路穿境而過,交通便利;子牙新河、大運河、黑龍港河四周環繞,水美地靈;特別是聞名遐邇的盤古廟以及盤古在此開天辟地的傳說,更為素有“瓜果之鄉”的這塊土地增添了色彩。經濟狀況:擴規模,促外銷,大力發展無公害蔬菜產業盤古鄉作為青縣無公害蔬菜主產區之一,現有無公害蔬菜播種面積1533公頃,其中春、秋塑料大棚等設施菜866公頃,露地菜667公頃,主要集中在
鄉西半部的李營、北柳、金營、前營等10個村,種植品種有黃瓜、西紅柿、豆角等,其中黃瓜播種面積933公頃。全鄉蔬菜年產量8.5萬噸,年產值6714萬元,占全鄉農業總產值的60%。從事蔬菜生產的農民8600人,其中蔬菜經紀人24人,蔬菜運銷戶64戶。蔬菜業已成為全鄉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蔬菜業的發展,事關全鄉農民的錢袋子。幾年來,鄉黨委、政府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無公害蔬菜標準化生產為主攻方向,擴大基地規模,搞活蔬菜流通,促進了蔬菜業的發展。
1、以項目帶動基地規模擴大。抓住青縣無公害蔬菜走廊項目在我鄉西部無公害蔬菜基地村建設這一契機,并借助發展卡依羅、百利等出口創匯型西紅柿的機會,制定一系列優惠政策、補貼政策,協調簡化貸款手續等,充分調動了農民發展蔬菜積極性,進一步擴大無公害蔬菜基地規模。從2002年到2005年,利用4年的時間,在走廊兩側新發展蔬菜579公頃,其中棚室蔬菜247公頃,露地蔬菜332公頃,全鄉無公害蔬菜播種面積達到1867公頃。
2、以合作社為載體狠抓基地管理。首先利用明白紙、培訓、參觀等一切可利用的方式大力宣傳無公害蔬菜標準化生產,做到棚棚有無公害技術明白紙,戶戶有無公害技術明白人,讓菜農自覺按照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操作;為提高基地內菜農組織化程度,組建了鄉級無公害蔬菜合作社1個,村級無公害蔬菜合作社8個,推行了“產地編碼”制度(即對基地菜農逐戶進行編碼,一旦出現蔬菜質量問題直接追溯到戶)、“五戶聯保”制度(即基地農戶5戶為一組,實行戶戶聯保,一旦蔬菜出現質量問題,連帶一組),增強了菜農相互監督意識,有效保證了無公害蔬菜品質;同時,鄉政府加強了無公害蔬菜生產投入品管理,設立了無公害農資專柜,基地內嚴禁銷售、使用高劇毒、高殘留農藥,并制定了舉報制度,建立了田間生產檔案,為生產無公害蔬菜提供了保證。2002年鄉無公害蔬菜基地通過了河北省農業廳的環評認證,成為“青青”牌無公害蔬菜主產區,被“冀、京、津蔬菜農藥殘留監控協作網”認定為“無農藥殘留放心菜”生產基地,并成為首批獲進京資格無公害蔬菜基地。
3、以市場為依托力促蔬菜外銷。為搞活蔬菜流通,充分發揮市場龍頭帶動作用,鄉黨委、政府打破政府投資辦市場的模式,2003年按照“誰投資、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幾位農民投資70萬元,對原鄉蔬菜批發市場擴建為盤古鄉和順發蔬菜批發市場,市場擴大到占地5.3公頃,建2000平方米交易大棚2個,配套房屋20間,容納交易車輛600多輛,蔬菜平均日交易量50萬公斤以上,并和北京市新發地、大洋路、岳各莊、大鐘寺、石門、八里橋6個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簽訂了“場地掛鉤”協議,擴寬了蔬菜外銷渠道;同時進一步完善了市場管理機制,設置了餐飲中心、技術信息服務中心、無公害蔬菜檢測中心,規范了經紀人隊伍,對經濟人統一培訓、考核后持證上崗,并組建經紀人協會,納入鄉無公害蔬菜合作社管理,創造了寬松、公平的交易環境。通過市場的帶動,我鄉無公害蔬菜銷往北京、天津、內蒙、山西大同、張家口等地,吸引外來運銷車輛200余輛,無公害蔬菜年外銷量7.6萬噸,在非典期間,該市場向京、津等地日供應蔬菜50萬公斤以上,有力支援了抗“非典”工作。抓龍頭,建小區,做大做強奶業產業盤古鄉是青縣畜牧養殖大鄉,全鄉養殖戶2806戶,主要集中在鄉東半部的塔寺莊、王黃馬、曹辛莊等村。全鄉奶牛存欄781頭,日供鮮奶5噸,蛋雞存欄19萬只,畜牧業年產值1808萬元,已成為全鄉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鄉黨委、政府一直把以奶牛養殖為主的畜牧業做為主導產業來抓,走“奶農+小區+企業”的路子,扶持1個產業龍頭,興建2個規模化養殖小區,消滅奶牛散養,取締手工擠奶,積極發展奶業這一朝陽產業。
1、扶持龍頭,帶發展。鄉黨委、政府把河北小洋人生物乳業有限公司做為全鄉奶業的產業龍頭,積極扶持,使其壯大。目前,該公司擁有全自動化生產線28條,年灌裝能力25萬噸,主要產品有酸奶系列、純牛奶系列、鮮果乳休閑系列、酷酷乳系列、果奶系列、北極冰系列、可吸果凍系列、奶粉系列等八大系列40余個品種,小洋人奶制品暢銷全國各地,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2003年公司總產值1.5億元,利稅1000多萬元,轉化我鄉富余勞動力700多人。小洋人公司為打造產業龍頭,投資了340萬元,引進意大利、韓國等先進生產線10條,其中全自動UHT鮮奶生產線三條,熱灌裝鮮果乳生產線一條,軟包裝酸奶生產線三條,日可加工鮮奶300噸,可帶動發展奶牛3萬頭;同時,公司為使奶農的利益得到保障,與規模養殖戶簽訂了以保護價收購鮮奶的合同,最大限度降低了奶牛養殖戶的風險,并且還成立了奶牛養殖協會,負責對奶牛養殖戶的組織協調及技術指導,進一步提高了奶牛管理和養殖水平。通過小洋人公司的龍頭拉動,推進了全鄉、全縣乃至整個滄州奶牛產業的快速發展。
2、興建小區,促規模。為消滅散養,促進奶牛規模養殖,2001年鄉政府積極協調貸款,協調土地,引導農民王林樂籌資200萬元在塔寺莊村興建規模化奶牛養殖小區,小區占地4公頃,設28個養殖單元,一處公共機械擠奶大廳,實現了水、電、路三通。現在小區奶牛存欄685頭,年供鮮奶2740噸,年產值493萬元,實現了奶牛養殖由粗放經營向集中經營轉變,大大提高了牛奶質量,為全鄉奶業的發展起到了示范帶動作用。隨著奶業的不斷壯大,塔寺莊奶牛養殖小區由于規模小,不能滿足發展需求,2003年鄉黨委、政府積極謀劃,多方聯系,利用王黃馬村廢棄的窯場興建標準化奶牛養殖小區。小區占地12公頃,共設52個養殖單元,采用上海利拉伐擠奶設備建設高標準機械擠奶廳2座,并設回民養殖小區一處,采用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飼料、統一防疫、統一擠奶、統一銷售、分戶飼養的“六統一分”的標準化管理模式。小區可于2004年6月竣工投入使用,建成后奶牛可存欄1000頭,滿足了農民發展奶牛養殖向小區集中飼養的需求。通過興建奶牛養殖小區,到年底全鄉奶牛存欄可達1700頭,帶動了全鄉奶牛養殖業由粗放管理向集中科學飼養的轉變,走上了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的發展軌道;同時帶動了全鄉東部村糧食、飼草種植的快速發展,優化了種植業結構,增加了農民收入。調結構,創品牌,積極實施“放心果”工程盤古鄉種植果樹歷史悠久,“盤古鴨梨”在天津等地享有盛譽。全鄉現有果樹面積1400公頃,其中梨樹533公頃,桃樹200公頃,棗樹及棗糧間作667公頃,渠、堤、路全部綠化,林木覆蓋率32%。全鄉果樹專業村7個,果樹收入曾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但近些年,水果價格持續走低,出現了“賣果難”,果園效益整體下滑。為此鄉黨委、政府積極調整全鄉果樹品種結構,大力推行標準化生產,在提高果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上下功夫,打造“盤古”牌精品果,實施了三大工程:
1、萬畝果園改造工程。針對全鄉梨樹、棗樹主栽品種市場前景不好、效益低的狀況,鄉黨委、政府積極引導果農通過高枝嫁接改接新品種,在以小盤古、大盤古、南王莊為中心的梨主產區改接黃冠、大果水晶、紅香酥、滿天紅等新品種;在以孫樓、苗村、小辛莊為中心的棗主產區改接無核金絲小棗、冬棗等新品種;并在全鄉積極發展桃、杏等小雜果。2002年鄉政府出資從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引進“紅香酥”梨接穗,賒給農戶,進行梨樹高接換頭改造,待果農受益后,再將接穗款還給鄉政府,并聘請了鄭州果樹研究所李秀根先生進行技術培訓,現場指導,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梨園畝增效益200—300元。全鄉將利用5年的時間,改造果園330公頃,發展小雜果330公頃,切實促進農民增收。
2、萬畝棗園增產、增效工程。針對全鄉棗農管理水平低,棗產量低的狀況,鄉黨委、政府通過引導發動、政策牽動、技術服務推動,聘請滄縣實踐經驗豐富的棗樹鄉土專家田增會先生進行巡回培訓與現場技術指導,印發《棗樹周年管理年歷》等技術明白紙10000份,農民反響大,收獲大,信心足。同時積極扶持林莊子村德豐棗業公司進行基地標準化生產,品牌包裝銷售,并積極申請注冊“盤古”牌精品果。全鄉棗園平均單產提高了30%,總產提高了1000噸,全鄉農民增加收入160萬元。
3、實施“放心果”工程。近幾年來,鄉黨委、政府以標準化生產為切入點,大力發展無公害果品,積極申請基地環評認證,創建無公害果品示范基地,大力宣傳培訓無公害果品生產技術操作規程。2002年和睦莊村金絲小棗經河北省農業廳檢測合格為無公害果品,2003年孫樓村與滄州棗鄉棗業公司聯合創建了千畝無公害果品示范園,極大調動了果農發展無公害果品的積極性。同時,鄉政府加大了扶持力度,積極引導各果樹專業村的銷售組織,使果品上包裝、上檔次,并申請注冊“盤古”牌無公害果品,帶動了全鄉果業結構調整,實現了果業增效、農民增收。主導產業:鄉黨委、政府立足本地資源優勢,確立了以黃瓜為主的蔬菜業,以奶牛為主的畜牧業,以梨、棗為主的林果業三大主導產業,以農民增收為目標,因地制宜,調整結構,優化布局,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西菜、東牛、遍地果木”的農業產業化新格局。三大主導產業的產值占全鄉農業總產值的85%,為全鄉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奠定了基礎。開放現狀:盤古鄉現有企業310家,其中私營98家,個體212家,從業人員4500人,主導行業:工業縫紉機及配件、塑料編織、食品飲料三大行業。工業縫紉機及配件有96家,從業人員830人,擁有19個系列,30個機型,11個品牌。塑料編織36家,從業人員1400人,主要生產吊帶、集裝袋、編織袋。食品飲料從業人員1400人,擁有八大系列,40個品種。主導行業年利稅額占全鄉利稅的80%以上。發展思路:1、縫紉機行業,主要與中國縫紉機協會、上海工業縫紉機有限公司合作,一發工業縫紉機新機型,其中志強縫紉機廠新推出的GA441、GA471等一批新機型,打開發南方和西北市場以及國際市場,目前該企業已經和臺灣達成年包銷800臺的合作協議。2、塑料編織業,充分發揮大戶的帶動作用,引導企業間采取參股入股,聯合等方式,相互取長補短組成更具規模的企業,形成群體優勢,有單一的吊帶生產向抽絲、織布、縫紉一條龍生產發展。力求直接拿訂單,減少中間環節,降低成本,增強競爭力。3、飲料業,小洋人公司有科研人員170人,其中特、中高級人員80人,目前該公司正與企劃公司聯系建設小洋人綜合樓,小洋人的發展戰略就是把小洋人生物有限公司建成北方的娃哈哈,力爭年銷售額達到10億元
(信息來源:滄州市青縣地方商務之窗)
(信息來源:河北地方商務之窗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