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股權分置試點方案的合理性真可謂眾說紛紜。經濟學家韓志國13日在和訊股權分置系列主題沙龍中表示,牛市是解決股權分置的最好時機。如果選擇在熊市時解決股權分置的話,必然要涉及到送股問題,送股就意味著擴容,熊市中最不能容忍的就是擴容。牛市中不容易出好方案,在熊市中出的方案更不易好。
“牛市中送股還好,送股對于流通股的數量是絕對增加,而且意味著每股的內在含量
沒有任何提高。只有流通量的擴大,市場才會成熟。所以我為什么說2001年、2002年是最好的時機,因為那時候平均股價是12-14元。去年三四月份平均股價8元多,凈資產之比是市凈率3倍多,那時候文章好做,選擇空間大,而且人們的心理狀態不一樣。所有的股東都有利潤可賺,所有的證券公司手中都有錢,F在的情況正好相反,流通股賠得一塌糊涂,整個證券業瀕臨破產的邊緣。
韓志國認為,通過縮股改變市場預期,實現熊牛轉折,是使國有資產增值的最有效方式。如果不改變市場預期,在當前熊市的氛圍下,國有資產是保不住的,天天都在跌,這就是國資委現在面臨的選擇。
“表面上縮股是國有股量減少了,但是價格變了。如果我們選擇一個好的分子,現在縮股最大的障礙是作為分子的市價太低。如果國有資產確實可以讓利的話,為什么不把作為分母的凈資產降低呢?如果現在凈資產平均2元錢,我們試點企業拿出1元錢的凈資產給流通股本分紅也是可以的。所以縮股不僅僅要考慮分母,更要考慮分子?s股后國有股是不損失的。因為縮股之后,股本減少了,但是計價方式沒有改變。縮股前價格按照凈資產計價是平均每股2.5元,現在兩股縮成一股,股本少了50%,但是凈資產、凈利潤都增加100%,縮股后記賬的時候是按凈資產5元計價,股價必然上漲,理論上可上揚100%。因此,縮股可實現熊牛轉折,使國資與市場雙贏。
商報記者 柏丹 S0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