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業界人士稱,為了好交差,有些“出籠”數字事先定好
本報訊又一個五一黃金周匆匆而過,全國不少省份關于本次黃金周的旅游統計數字也紛紛“出籠”。記者看到這些精確到用小數點的統計數字,疑竇叢生。
統計數字疑竇叢生
根據各地假日辦發布的消息:5月1日至7日,河南省共接待國內外游客1350萬人次,全省旅游直接收入64.6億元人民幣。福建省共接待國內外游客427.65萬人次,同比增長10.8%;旅游總收入21.01億元,同比增長10.9%。山東省共接待國內外游客1270萬人次,同比增長18.4%;旅游總收入66.9億元,同比增長23.2%。一位游客游趟故宮、長城、頤和園,要花1500元?記者據此算了一筆賬并得出以下結論:游河南,每人次平均花費478.5元;游福建,每人次平均花費491.3元;游山東,每人次平均花費526.7元。仔細解讀這些數字,不禁疑竇叢生。首先,這些數字都是以500元為基數上下浮動的,而各省在旅游資源的豐富性上、旅游市場的繁榮程度等方面并非整齊劃一,人均都消費500元,是不是太巧了?其次,這些數字的計算方法是否科學?按照統計慣例,游一個景點算一人次。如果一位游客花了一天時間分別游了故宮、長城、頤和園,合計3人次,按每人次平均花費500元算,共需1500元,這可能嗎?再者,我國的統計網絡建設遠未達到四通八達、一日千里的程度,各省要將成百上千個景點在7天長假里的旅游人次、旅游收入全部匯總起來,絕非一日之功。而有的省份在黃金周結束當天就“急不可耐”地發布一系列數字,甚至“不無炫耀”地表示“今年五一黃金周各項指標同比大幅增長,均創歷次黃金周新高”。這些數字是怎么迅速“出籠”的呢?
百分比事先定好
東北某省旅游局假日辦的一位負責人向記者透露,要精確地統計出全省每個景點的人次和收入是不可能的。他們的做法是:以本省的幾個著名景點為樣本,根據這些景點的實際客流量和收入來估算全省的總數。同時,為了不在國內同行面前“丟臉”,也對上級部門有所交待,本部門的主管領導通常授意他們每次統計均以上一年的數字為“基數”并按照一定的百分比“有所增長”。“一些省的黃金周旅游統計數字都是這樣測算出來的!同比增長的百分比也是事先定好的!”(楊步月)
[觀點]
“數字游戲”玩不得
北京市的一位旅游專家為此疾呼:黃金周旅游統計不該大玩“數字游戲”!他說,黃金周旅游統計數字“注水”危害極大。一方面,虛假數字掩蓋了當前旅游市場的真實情況,不利于國家有關部門對黃金周制度進行政策調整。另一方面,虛假數字也不利于各省尤其是一些著名旅游城市和景點在旅游旺季對交通、住宿、餐飲等的宏觀調控!包S金周旅游統計給人的感覺好像是‘皇帝的新裝’,誰都看得出來有問題,卻不敢說破!”北京市民石先生說,“我們期待著國家旅游局盡快給大家一個交待!”(楊步月)(夏子/編制)(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