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癌癥主要有四大危害因素
衛生部疾病控制司孔靈芝處長近日指出,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癌癥死亡一直呈持續增長趨勢,而控制及消除危險因素是癌癥預防與控制最根本的措施。衛生部印發的《中國癌癥預防與控制規劃綱要》(2004年-2010年)中表明,我國癌癥的主要危險因素依次為吸煙、乙肝病毒感染、膳食不合理及職業危害等。
綱要還相應地列出了4項癌癥預防措施:
首先就是控煙。綱要指出,肺癌超過癌癥總死因的20%,而且發病率及死亡率增長最為迅速,是我國的第一大癌癥,也是癌癥防治的重中之重,而控煙可減少大約80%以上的肺癌和30%的總癌死亡。同時控煙還可減少慢性肺病、腦卒中、缺血性心臟病和肺結核等。
其次是控制乙肝病毒感染。我國乙肝病毒的感染率達60%,攜帶率大于10%,是造成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的主要原因。最有效的預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措施就是新生兒接種乙肝病毒疫苗,切斷母嬰傳播。
第三是營養干預。近20年來,我國居民的膳食結構及生活方式有明顯的“西方化”趨勢,城市和富裕農村中超重和肥胖已成為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同時也是結直腸癌與乳腺癌上升的重要原因;而在貧困地區,一些營養素的缺乏仍然與某些癌癥的高發密切相關,如硒的缺乏與食管癌。此外,飲食因素也是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素,因此營養干預具有綜合防病效益。
第四就是消除職業危害。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職業危害及由此所致癌癥呈嚴重態勢。衛生部已將石棉所致肺癌、間皮瘤,苯所致白血病,砷所致肺癌、皮膚癌等明確為職業性惡性腫瘤。綱要指出,當前應禁止和控制致癌性物質的生產和使用;盡力將致癌物質代之以非致癌物質或危害較少的物質;加強衛生監督和監測,使生產環境的暴露濃度控制在法定衛生標準以下。
(周婷玉)
35—70歲婦女為乳腺癌主要篩查對象
新華社電 衛生部最近委托中國抗癌協會編寫的《中國癌癥篩查及早診早治指南》中指出,35歲到70歲的婦女約占婦女總人口的35.5%,而其乳腺癌的發病卻占總發病率的85.8%,因此這一年齡段的婦女是我國乳腺癌的篩查對象。
指南中說,根據北京市癌癥發病登記資料,30歲到39歲年齡組婦女的乳腺癌發病率占總發病率的13.24%,而北京50歲以上的絕經期婦女,其乳腺癌發病率則隨年齡增長而下降,70歲以上婦女僅占8.67%。同時,由于老年婦女乳腺癌的發展較緩,預后也較好,即使由臨床發病而被診斷,治療效果也相對較佳。另外,乳腺癌的臨床潛伏期也隨年齡增加而增長,70歲到79歲的婦女一般估計為4年左右,有的終其一生也不發病。根據我國發病特點,指南指出,高齡組可以不作為乳腺癌的篩查對象,但年輕婦女的乳腺癌往往發展較快、預后也較差,因此應作為乳腺癌篩查的重點對象。
中國抗癌協會理事長徐光煒教授表示,乳腺癌篩查發現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不但治療費用低、效果好,生活質量也大為提高。一方面部分早期病例可以免于放、化療帶來的痛苦;另一方面,多數早期病例可以縮小手術范圍,使乳房得以保留。因此他建議,應對乳腺癌積極開展篩查。
為實現婦女乳腺癌“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目標,由衛生部疾病控制司和中國抗癌協會主辦的“百萬婦女乳腺普查工程”已經啟動,工程將在全國各大中型城市選擇100家左右有資質的醫院為普查定點單位,用6年左右的時間按國際通行標準為100萬名婦女提供4次低成本高質量的乳腺檢查服務。目前,全國“百萬婦女乳腺普查工程”定點單位已有17家。
(周婷玉 李星)
《市場報》 (2005年05月13日 第十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