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市場需求的快速膨脹促使國內冷飲品牌競爭全面升級,專業研究機構的最新監測和分析顯示,新品開發力度加大、中低端爭奪激烈、營銷從“產品主導型”轉向“消費者需求主導型”,將成為2005年國內冷飲市場競爭的新趨勢。
冷飲產品生命周期縮短
近年來,我國冷飲市場進入快速增長期。據統計,2004年全國冷飲的產銷量超過95萬噸,同比增長34.8%。其中,上海冷飲市場的產銷量超過9萬噸,同比增長近20%,外資和國內品牌兩大陣營對壘的格局已基本形成。上海商情信息中心對上海4000家主要超市、大賣場、便利店和食品專業店的零售監測數據顯示,和路雪的市場占有率最高,達到46.1%;伊利、光明列第二、三位,市場占有率分別為18.6%和12.3%;雀巢、蒙牛則以11%、7%的市場占有率緊隨其后。由于競爭加劇,冷飲企業花樣翻新的速度不斷加快,產品的成長期、成熟期、衰落期都大大縮短。2005年,無論外資品牌還是本土企業都紛紛在新品開發上下功夫。譬如,和路雪、伊利今年推出的新品均超過30種,雀巢、光明則分別達到29種和24種。市場占有率排名靠前的七大冷飲品牌,2005年上市的冷飲新品總數超過120種。
中外品牌爭奪中低端市場
2005年,和路雪、雀巢等外資冷飲品牌的產品策略從最初的高質、高價逐漸向優質、中價轉變。其價格策略也做出了相應的調整,產品單價從原先的2元至3元區間逐漸向1元至1.5元區間轉變。其中,雀巢價格在1元至1.5元區間的產品已占到相當比例。和路雪的兩大主打品牌“夢龍”、“可愛多”的價格也從原先的7元和4元分別降到了3.5元和2.5元。國內冷飲品牌則向更低的價格區間嘗試。例如,去年蒙牛在北京市場大獲成功的每支0.5元的“金布點”,2005年將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此外,伊利也推出了8支裝、售價10元的冷飲產品“經典一族”。除了價格向中低端傾斜之外,國內冷飲品牌的市場開拓重心也開始向中低端傾斜。目前,國內一級城市已經成為外資冷飲品牌爭奪的重點,而二級、三級城市則相對出于“真空”狀態。同時,二級、三級城市的消費能力也在不斷提高,因此,伊利、蒙牛等冷飲企業已紛紛向此類二級、三級市場進軍。
營銷策略趨向本土化
上海商情信息中心副主任陳杰博士認為,隨著市場的成熟和競爭的加劇,冷飲企業爭奪的目標消費群體更加明確、細分,其營銷觀念也開始從“產品主導型”向“消費者需求主導型”轉變。目前,中外冷飲企業都開始更加關注不同地區、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產品營銷中的本土化特點越來越明顯。外資品牌和路雪大量聘用本土人員,利用他們對本土市場和消費者的熟悉,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雀巢則十分關注中國本土消費者的消費特點,不斷改進產品包裝、口味、造型,從而更加貼近本土消費者。國內冷飲企業則抓住“區域市場的本土化”,也就是根據國內不同區域甚至不同城市消費者的特點和偏好設計、推出不同的主打產品。例如,蒙牛在研究了上海消費者的特點之后,推出了新品“松仁玉米雪糕”,作為打開上海市場的特色產品。(談毅敏 俞麗虹)(子琦/編制)(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