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朝暉
對民營鋼鐵企業而言,今年本應是一個值得期待的好年份,因為一方面36條消除了行業性限制,鋼鐵業對民企不再是夢;另一方面,鋼材價格繼續上揚,市場需求旺盛,產品不愁賣不出去;第三方面是國資委允許中小型國企MBO,為民企聯合這些企業管理層收購國內中小型鋼鐵及其相關企業提供了條件,也為民營鋼企做大做強開辟了新路。
但是,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上個月在山東濟南市召開的加強鋼鐵產業政策引導發展循環經濟現場會的講話,卻表明了民營鋼企還要走一條坎坷之路。馬凱說,鋼鐵工業的發展,要堅持“三個重在”和“一個根本轉變”,即重在增加高附加值產品、提高質量,不能片面追求數量擴張;重在提高產業集中度,加強現有企業的改組改造,不能單純依靠鋪新攤子、上新項目;重在降低消耗,提高企業和產品競爭力,不能依賴消耗資源、污染環境。要堅持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實現我國鋼鐵工業從大到強的根本轉變,努力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鋼鐵強國。
從他的這些講話中,我們不難發現,這些要求對發展歷史很短的民營鋼企而言是很難做到的。因為這幾年民營鋼鐵企業還處在鋪新攤子、上新項目、高能耗階段,根本就沒到發展高附加值產品階段。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統計,2003年國內新建煉鐵高爐81座,其中1000立方米以上的高爐只有6座。這些新建的煉鐵高爐中絕大多數來自民企,尤其是來自鋼鐵大省河北。有關資料也顯示,目前河北省近400家鋼鐵企業中國有企業不到10家,剩下的300多家民營鋼鐵企業平均鋼鐵產量只有10多萬噸。要讓這些10多萬噸產量的鋼鐵企業去提高產品質量、降低能耗,那簡直是天方夜譚。因此,按照新政策,絕大多數民營鋼鐵企業的命運只能是關閉。
這幾年,隨著基礎設施的大規模投入和房地產業的快速發展,鋼材市場的需求量快速增長,導致其價格漲勢翻番,帶來了鋼鐵業一時的繁榮。因此很多民企將投資重點轉入了鋼鐵業,包括國內一些知名民企。但是,鋼鐵業的投資周期長,投資額大,一旦出事損失巨大;同時鋼材價格的飛速上揚也帶來了國內物價上揚,引發房地產泡沫和通脹壓力,并最終導致國家政策干預。隨著行業進入門檻限制政策的消除和放寬,過去民企不能進入的很多需要投資金額巨大的行業如港口、電力、民航、鐵路等等,都可能面臨與鋼鐵行業一樣的市場風險。因此,如何避免因行業選擇不當而招致不必要的損失,就成為今后民企行業投資選擇的重點。
(侯穎/編制)(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