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宋大陸行以來,“兩岸共同市場”成為兩岸工商界十分關注的問題,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鄧利娟認為,“兩岸共同市場”雖然是經濟問題,其背后卻有著無法回避的國家主權原則之爭,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不排除“共同市場”可以采取CEPA模式來操作;連宋大陸之行即使為兩岸合作提供了一個樂觀的預期,但要真正實現仍然是十分長遠的事。
明晰主權問題是前提
鄧利娟介紹了發展“兩岸共同市場”這個概念的提出背景:“兩岸共同市場”這個概念最早是在2000年由蕭萬長提出的,這次又被連戰重提,成為中國國民黨思考兩岸經貿關系的沿襲機制。事實上,當年蕭萬長初提此議的時候,在大陸是存在爭議的。正如有臺灣學者所指出的那樣,連戰提出的“共同市場”是希望借鑒歐盟模式,初期先發展經貿關系,而“共同市場”是區域經濟合作聯盟形式,往往是獨立國家之間的經濟聯盟,臺灣并不愿意接受類似CEPA協定這樣一個大陸與港澳在主權國家內部加強經貿合作的模式。而加強與大陸經貿合作對臺灣的利益十分明顯,臺灣希望在模糊“一個中國”問題的前提下,在經濟上先發展與大陸的合作。大陸方面此次對“共同市場”作出了正面及肯定的答復,但在胡連會談新聞公報中大陸方面也強調,“兩黨將促進兩岸展開全面的經濟合作,建立密切的經貿合作關系,包括全面、直接、雙向“三通”,開放海空直航,加強投資與貿易的往來與保障,進行農漁業合作,解決臺灣農產品在大陸的銷售問題,改善交流秩序,共同打擊犯罪,進而建立穩定的經濟合作機制,并促進恢復兩岸協商后優先討論兩岸共同市場問題。”鄧利娟認為,其中“恢復兩岸協商”實際上是以臺灣當局放棄臺獨立場為前提的,而放棄臺獨、回到“九二共識”也成為大陸方面討論“共同市場”的前提,這表明大陸方面要求明晰雙方的主權歸屬,即一個中國的原則。
還是一個相當長遠的事
不過,鄧利娟認為,世界上各種區域經濟合作形式各有不同,也各有其不同內容,比如WTO是以主權國家名義加入的,但其中也有少數以獨立關稅區身份加入,比如中國的一國四地。因此,在兩岸合作中,參照CEPA模式以經濟上各自獨立的經濟體來進行合作也并非全然不可能。但她同時強調,由于兩岸長期以來的歷史遺留問題,“共同市場”的建立總體來說,還是一個相當長遠的事。鄧利娟認為,臺灣是以整個祖國大陸作為目標市場的,因此,即使兩岸實現三通及“共同市場”,以福建目前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產業規模看,短期內也不可能成為像東莞那樣承接香港轉移過來的工業的“世界工廠”。她認為,無論是制造業、IT產業,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以廣州為中心的珠三角仍然是臺灣企業投資的首要選擇,另外,環渤海經濟圈,甚至中西部地區也成為臺灣企業相中的新區域,福建只能承接一部分,目前并沒有全方位承接的能力。當然由于地緣優勢,兩岸農業合作以及旅游業,可以成為福建大力發展的行業。
即使樂觀仍是預期
鄧利娟認為,連宋大陸行當然對促進兩岸經貿合作,以及對大陸企業、臺灣企業的發展乃至跨國企業的資本流動起到一定影響,但是必須看到,連宋大陸行的影響仍然是間接影響,它給大眾帶來的只是關于兩岸關系的一個樂觀的預期。中國國民黨是在野黨,真正的作用還要通過臺灣執政的民進黨當局來實現。當然連宋的大陸之行會給島內帶來很大壓力,不少臺灣工商業界人士對兩地實現“共同市場”持贊同和期盼的態度,這種壓力能否轉化為動力導致臺灣當局政策調整,還要看民進黨的態度。另外,她強調,對此也不能過于樂觀,更不應當認為可以一步到位。一來是因為“共同市場”是區域經濟合作的較高級形式,其發展本來就需要一個較長的時期,更重要的是,兩岸長期以來的歷史遺留問題眾多,而民進黨的態度一向是較反對的,這也為“共同市場”的實現增添了障礙。記者桂蔚
(穗風/編制)(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