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
4月,天氣熱得詭異,中國保險業卻陷入沉默期。
在經歷了“保險資金入市”的激情3月后,保險公司希望風平浪靜地迎接即將到來的“五一”長假。只是誰都沒有料到,在4月的最后一周,一場監管風暴穿越太平洋洶涌而至,
不僅讓詭異的氣候迅速降溫,也將中國保險業推向風口浪尖。
4月26日,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對某保險經紀公司違規行為展開調查,并責令其暫停部分業務。監管當局的這個決定,不禁讓人想起2004年10月14日,太平洋彼岸的美國紐約。
故事的開場如此相似。美國監管者在過去的6個月里,將全球三大保險經紀商斬落馬下,并在全美保險業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整肅革命。
一位從事保險經紀多年的劉先生在馬什遭調查之初曾直言:“中國保險經紀行業內幕重重,被調查只是時間問題。”
如今,劉先生的預言成為現實。再次聯系上劉先生,這次他的回答是:“一切只是開始。”那么,當這場監管風暴席卷而來,中國保險業真的準備好了嗎?
且從此番遭遇調查的保險經紀說起。最新數據統計,目前我國保險經紀公司超過200家,僅2005年3月,就有77張保險經紀牌照獲批。
然而,在這個巨大數字背后是近70%的保險經紀商瀕臨虧損。對此,業內人士辯解稱,虧損是年輕行業必需的學費。
然而,正是這么一個年輕的行業,已經陷入了經營的“怪圈”:一些專業保險經紀公司要想在保險市場上生存,阻力不僅來自同行的競爭,還來自作為利益分流對象的保險公司,而后者態度的強硬著實讓經紀公司無可奈何;也正是這么一個年輕的行業,開始淪為監管者調查的對象。
再看整個保險行業。盡管三家保險旗艦海外上市,但三份成績單均不如人意;還有那些入市的保險資金,在股市動蕩的年代投資收益也好不到哪去。如此困境,不禁令人擔憂,面對監管部門疾風驟雨的調查,中國保險業是否能順利過關?
猜到了故事的開場卻難以猜測故事的結局。在斯皮策趕走了格林伯格,調查了巴菲特之后,誰又將成為中國的斯皮策、格林伯格和巴菲特?
《國際金融報》 (2005年04月29日 第十四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