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目前情況看,內蒙古自治區受草原載畜量的限制,山羊養殖量發展空間不大,羊絨產量增幅有限,而羊絨加工能力卻嚴重過剩。自治區副主席雷·額爾德尼認為,基地建設是自治區羊絨產業今后發展的重點,應嚴格控制羊絨加工生產規模,在提高產品附加值和開發其它產品上下功夫,提高內蒙古羊絨制品在國際市場的占有率。
內蒙古自治區地域遼闊,地形和氣候多樣,但其它家畜難以適應而山羊可以生存的區
域則比較集中,主要是西部荒漠半荒漠草原和中東部典型草原和丘陵、山區。由于羊絨是一種易于儲存和長途運輸的產品,所以加工區域不一定和原料產區相統一。因此,羊絨產業的區域布局以現有優勢產區和加工資源為主。專家針對目前各主產區的具體情況提出了不同的發展方向。
1、西部荒漠半荒漠草原養殖區。位于鄂爾多斯市西北部、巴彥淖爾市北部和阿拉善盟大部分地區,主要山羊品種是內蒙古白絨山羊(阿爾巴斯型、二狼山型、阿拉善型),優勢產區集中在以上3個盟市的10個旗,數量在583萬只以上。因其所產羊絨潔白度、細度優于其他品種,成為優質羊絨產區。同時這一區域也是良種繁育體系比較健全,科研力量最為雄厚,加工企業最多、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地區。全區6個主要種羊場這里就占3個,鄂爾多斯和維信集團還有7個種羊場;這里還集中了一批研究機構,60多家規模加工企業。因此這一區域內要大力發展優質絨山羊養殖,提高羊絨加工水平和產品附加值,全力打造國際品牌。
2、中東部典型草原和丘陵山區養殖區。位于錫林郭勒盟東烏珠穆沁旗、西烏珠穆沁旗周邊地區、興安盟南部和赤峰市北部區域內。主要品種是烏珠穆沁白絨山羊和罕山白絨山羊兩個優良品種和部分雜交、土種山羊,數量大約在990萬只。優勢產區集中在包頭市、烏蘭察布市、錫林郭勒盟、興安盟、赤峰市、通遼市6個盟市的17個旗縣(市區)。因這一區域內的山羊個體產絨量高(平均產絨量在400克以上),又被稱作高產羊絨產區。但其所產羊絨纖維粗一些,一般在14一16微米之間。這一區域內的良種繁育體系也比較健全,有三個重點種羊場,也是內蒙古自治區加工企業的重要原料產地。這一區域要以改善山羊絨品質為重點,大力發展種山羊選育、良繁和推廣體系,提高個體產絨量。
3、國外原絨及制品加工區。世界上除我國產絨外,蒙古、克什米爾西南坡國家和頓河流域國家也生產羊絨,產量占世界產量的近三分之一,所產羊絨雖然不如我國和蒙古羊絨細,色絨少,但也是世界羊絨加工企業的主要原料產地,且這些地區加工業發展滯后,在這些地區建立原絨加工廠,可以取得大量原料,彌補我國原料不足的問題。馬島、香港及東南亞地區是我國世界貿易中轉站,且東南亞國家勞動力又相對便宜,有條件的企業可以把投資較少的編織和后整理環節建在這里,產品可以直接面對歐美市場,有利于提高內蒙古羊絨制品在國際市場的占有率,減少創建國際品牌費用,縮短時間。
內蒙古自治區副主席雷·額爾德尼認為,基地建設是自治區羊絨產業今后發展的重點,按照生產專業化、布局區域化、經營一體化、服務社會化、管理企業化的要求,應以品種改良和飼養方式變革為重點,基本穩定數量,增加單產,提高基地生產水平。
一是要擴大種羊場種羊生產規模,增加人工授精站點,加快白絨山羊的選育和改良步伐,提高產絨量。項目實施范圍是自治區6個重點種羊場和鄂爾多斯、維信集團種羊場。到2010年,種羊場良種羊生產能力達到3萬多只,可配種公羊達到300只,年生產凍精20萬支,基本滿足全國絨山羊改良之需,羊絨平均個體產量比目前提高36%。
二是要加強山羊棚圈、草場圍欄、飼草料基地基礎設施建設,配套飼草料加工設備,提高山羊飼養能力,適度增加山羊養殖數量。項目實施范圍是27個優勢產絨旗縣的約26萬戶絨山羊養殖戶,到2010年,絨山羊數量要從目前的1296.8萬只增加至 1468萬只,絨產量增加1085噸。
三是要開展絨山羊選育、規范化飼養模式及疫病防治技術的研究。以現有絨山羊研究機構為主,在重點養殖區域內開展研究工作,提高自治區絨山羊的品質及羊絨的產量和質量。
四是要在集中產絨區建立絨山羊養殖協會,提高農牧民的組織化程度,使他們得到與企業平等談判的地位,獲得合理利益,提高養山羊的積極性。27個優勢產絨旗縣每個旗縣至少要成立一個合作組織,以期羊絨價格逐年提高。
雷·額爾德尼認為,從目前情況看,受草原載畜量的限制,山羊養殖量發展空間不大,而舍飼圈養是否會影響羊絨品質和產絨量,仍處于研究課題階段,所以羊絨產量增幅有限,而羊絨加工能力卻嚴重過剩,因此不能再上新的企業或擴大生產規模,只能在提高產品附加值和開發其它產品上下功夫。重點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要實施“走出去”戰略。以規模以上118家企業為重點,瞄準國際市場進行品牌經營,引入國際品牌設計理念,發展境外加工廠、銷售企業和專賣店。重點支持鄂爾多斯在歐洲建立羊絨服裝設計公司項目,ERDOS國際品牌宣傳和企業形象工程建設,20個新的ERDOS國外專賣店擴建項目,鹿王集團在馬島、泰國、柬埔寨和香港、澳門建設臨時加工廠和出口基地項目。爭取盡快創造1-2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際品牌,提高產品的附加值。
二要加大產品和市場開發力度。針對加工原料不足,夏季市場相對空白的狀況,開發原料代替產品,功能性產品;采取新工藝發展薄、輕、暖羊絨制品;開發夏季羊絨服裝和功能性服裝市場,增加羊絨制品產量。重點發展鹿王集團OPT工M纖維開發技術和OPT工M絨混紡產品,鄂爾多斯、維信等企業納米“三防”羊絨衫、易清洗羊絨衫、抗菌羊絨內衣、大豆蠶絲絨混紡及其他混紡產品和維信羊絨精紡面料產品。
三要引進國外自動化生產設備,提高無毛絨的成紗和染色質量,降低原料用量,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成本,增加花色品種,提高市場占有率。重點支持現有規模以上有發展潛力的企業引進意大利、日本、德國等國的梳紡、紡織設備,特別是染色和后整理設備,提高設備的精度和生產效率。
四要整合資源,建立統一對外的企業聯合會。以現有鄂爾多斯、鹿王、維信、東達蒙古王、盤古等國內和自治區知名品牌為紐帶,整合現有加工資源,通過分工合作或品牌共享,擴大核心企業的生產規模和知名品牌的市場占有率,通過市場的作用,縮減加工能力,轉移部分加工企業的生產方向,使羊絨加工能力保持在1.8萬噸以內,達到加工能力與原料生產基本協調;成立羊絨加工企業協會,加強行業協調,對外形成統一有效的整體,避免惡性競爭,提高羊絨制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
(信息來源: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