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外窺
據《今日安報》4月27日報道,在河南省鄭州市,部分交警在紫荊山立交橋二層違法查車,全然不顧此處緊張的交通,甚至造成交通堵塞,群眾對此意見很大。而就在該報4月26日的題為《攔一輛罰一輛九分鐘罰了八輛車》的報道見報當天,記者發現,仍有交警在該處攔車罰款。
交警造成堵塞?這真是一個黑色幽默!查車只是手段,絕不該是工作目的,但“違法查車”究竟把什么當作目的,就耐人尋味了。這類“違法執法”的現象很多,明眼人都知道其荒謬,動腦子想想,也不難明白其癥結所在,故不需贅述。筆者以為,鄭州這一事件有值得我們“另眼看待”的地方。
其一,有關方面的態度令人深思。看到記者來,“民警催促車輛趕快離開,并騎上警用摩托車離開。”這不奇怪,因為自知無法招架。奇怪的是,記者找到鄭州市公安局紀委,一位鐘姓工作人員說:“涉及相關政策性條文由具體部門來解釋。”筆者想問問,對于管轄范圍內的部分警察違法查車、違反紀律的情況,到底該由哪個部門“解釋”?難道和紀委一點關系沒有?更奇怪的是,記者找到鄭州市交巡警支隊,該隊督察隊的一位王姓工作人員要了記者的聯系方式,表示向領導匯報后給予回復,但截至當天21時發稿時,記者沒有接到對方的任何回音。莫非是忘了?還請督察隊別忘了自己的職責為好!民警躲,紀委推,督察隊敷衍,難道不令人深思嗎?
其二,沒有保障的“不允許”其實還是“允許”。4月20日,鄭州市公安局下發了《關于印發〈鄭州市公安局2005年糾風工作意見的通知〉》的文件,按該文件,“違反規定定點檢查、逢車必查、查車必罰、雙向攔車、排隊待查等”是“重點治理”范圍內的,可怎么文件下發后,只見群眾多次舉報,只見報紙連續曝光,就是不見“重點治理”呢?以至于群眾怒火中燒:“這地方比收費站都厲害,簡直就是一個‘執罰檢查站’,真是敗壞了警察的形象。”老虎不發威,人家當你是病貓;文件如果不“發威”,當然就是“空文”,豈能不被當病貓呢?要知道,只說“不允許”是沒有用的,否則,我們還要那么多文件干啥,法律中要“罰則”來干啥?
上述兩個方面,其實互為表里。這件事,傷害的是群眾利益,破壞的是警察和政府形象,不是小事一樁。對此,當事警察肯定有責任,可如果我們只把目光盯著這些警察,則未免忽視了更深層的問題——負有監督、管理之責的領導和部門,在這些警察有不當行為的時候,是不是要反思自己是否有不當行為呢?好好用自己的行動,維護一下文件的嚴肅性吧,這樣才對得起國家,對得起人民,對得起自己——當然,這句話,不單單是對鄭州公安部門說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