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地處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大洋洲地區,國土面積769萬平方公里,人口2000萬,2003年全年GDP總量為5307億美元,是南太地區領土最大、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同時也是較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并于1995年1月1日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03年,澳大利亞全年GDP總量5307億美元,實際增長率為3.5%,全年貿易貨物和服務貿易逆差257億美元,占GDP的比重為4.8%,貨物和服務貿易出口總量為897億美元,占GDP的16.9%。其中貨物貿易出口796.7億美元,進口960億美元,貨物貿易逆差163億美元。澳與世界上130多個國
家和地區都有貿易關系。主要貿易伙伴有日本、美國、中國大陸、韓國、英國、新西蘭、新加坡、中國臺灣省、德國和馬來西亞等。2003年,澳大利亞全年平均通貨膨脹率為2.3%,平均失業率6%。一、澳大利亞紡織工業發展概況紡織業一直被認為是資本投入少、技術含量低的勞動力密集型行業。在現代國際產業分工中,發達國家逐步把紡織品的生產轉移到發展中國家,澳大利亞也是如此。澳大利亞從80年代初期開始進行產業調整,大部分紡織品的生產轉移到中國、印尼、斐濟等國家,國內則通過降低紡織品關稅,從發展中國家進口成本相對要低很多的紡織產品。同時保留少量的紡織企業,主要彌補進口產品的不足,滿足國內的特色需求。澳大利亞從事紡織業的大小企業接近7000家。近年來,隨著澳大利亞政府對紡織工業結構調整力度和步伐的不斷加快,其紡織企業的規模不斷向小型化發展,小型服裝加工企業不斷涌現。雖然其紡織業規模在不斷縮小,但是涉足紡織領域的企業呈現不斷增加趨勢。據其2000年的統計數據顯示,與1980年的2862家企業相比,澳紡織企業增加了4153家,而這些企業中95%企業的雇工人數不超過100人。維多利亞和新南威爾士兩州被公認是澳大利亞紡織工業的中心。澳大利亞紡織業80%的年產值和產品的附加值都來自那里。澳大利亞最具影響力的紡織品制造公司也大都位于這兩個州內。紡織工業80%的從業人員也在這兩州,其中維多利亞占總從業人員的44%以上,新南威爾士州占37%左右。由于從事紡織行業的工資收入僅相當于其它制造業的60%左右,長期從事該行業的人員生活一般都比較貧困,他們也多為移居澳大利亞的新移民。紡織工業的年人均生產產值為13.1萬美元;僅為全澳制造行業的59%。目前,經過重大的結構性調整,澳大利亞的紡織工業正在朝著服裝規;图徔椫瞥善返姆较虬l展。一些成功的企業正不斷開辟和擴大自己產品在世界其它國家市場上的出口份額和市場占有率,特別在一些市場附加值高的產品生產領域。澳大利亞的海外企業已經取得了明顯的優勢地位。二、澳大利亞紡織服裝消費市場概況澳大利亞每年用于紡織品服裝方面的消費約占澳大利亞全部消費品的5%。目前,澳大利亞市場上約有50%的服裝和70%的鞋類依靠進口,且比例還在逐步上升。由于澳大利亞進口市場主要集中在悉尼、墨爾本、堪培拉、佩斯、布里斯班等幾個大城市,故這些城市彼此間競爭十分激烈。澳大利亞紡織品的年消費總量在45億美元以上。消費品種主要集中于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特種紡織品服裝。服裝和鞋類的國內市場約110億美元。其中男裝市場約18億美元,女裝市場約36億美元,童裝市場約10億美元,襪類4億多美元。其它服裝和輔料占24多億,剩余則為高檔時裝和鞋類市場。澳大利亞國內服裝的另一個巨大的市場是團體消費市場,如消防服、警服、軍服、護理服、工作服和其它職業服裝等。這一市場空間相當巨大,但這一市場外國競爭者很難進入,基本上是由服裝生產廠家和各種團體的客戶直接按照關系供給。這類交易也是游離于服裝零售市場之外的一個巨大市場。澳大利亞是個旅游度假勝地。據澳大利亞旅游部門統計,近幾年全世界每年赴澳旅游的有近7000萬人,是澳大利亞本土2000萬人口的3倍多,大量游客為澳大利亞紡織品市場帶來巨大的消費潛力,特別是高爾夫球帽、T恤衫、沙灘褲、卡其布短褲以及毛巾、浴巾等休閑度假紡織品的需求不斷增長。而中國企業目前對澳出口的紡織品主要以各種大路貨服裝為主,澳大利亞不斷增長的度假紡織品市場將大有潛力可挖。三、紡織服裝行業的外貿政策及投資環境2000年7月1日,澳大利亞將紡織品平均關稅下調5%左右,除服裝、毛巾、床上用品和面料、輔料外,其它大部分紡織品關稅都低于5%。澳政府還計劃在2005年后再次調低紡織品進口關稅。2003年7月1日,澳大利亞貿易部宣布即日起正式向全球49個最不發達國家和東帝汶提供免關稅、免配額的特殊市場準入待遇。2005年,澳大利亞進口服裝關稅將由25%降至17.5%,進口鞋類產品和地毯關稅將由15%降至10%,睡袋和亞麻桌布的關稅將由10%降至5%。凡是有關羊毛產業的外國投資,政府一般比較謹慎對待。但凡涉及紡織服裝后整理的項目都能夠得到政府的鼓勵,但是,政府對企業的生產環境、環保措施,特別是廢水處理要求的標準較高。澳大利亞在北領地及南澳大利亞州均建有自由貿易區,在貿易區中相關政策同樣適用于海外投資者,聯邦政府希望海外投資者參與邊遠地區的開發和建設,以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澳大利亞的商業環境優勢主要表現為擁有技術熟練、多元文化的勞動力隊伍。澳大利亞每1萬名勞動人員中,從事研發人員的數量為64人,低于美國和日本,高于德國。電腦普及率為每千人492臺,居世界第6位。電話普及率為每千人610門,居亞洲地區首位。在商業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澳逐步放開了銀行、電信、航空、運輸和水電經營,引入競爭機制,降低商業成本。澳大利亞全職成人周平均工資為867.6澳元(約1350美元),年增長率為5.2%。水電氣費、運輸收費等方面,在亞太地區也頗具競爭力。與周邊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相比,澳大利亞勞動力成本昂貴,勞動力工資居高不下。四、中澳雙邊貿易及投資現狀近年來,中澳雙邊經貿關系發展勢頭良好。據統計,2003年,中澳兩國雙邊貨物貿易總額已經達到歷史最高的135.6億美元,比2002年增長30%。其中,中國從澳大利亞進口73億美元,較上年增長24.8%;出口62.6億美元,較上年增長36.5%,雙邊貿易連續11年實現穩步增長。今年1-2月,兩國雙邊貿易額較去年同期增長46.8%,達26.1億美元。中國成為僅次于日本和美國的澳大利亞第三大貿易伙伴,而澳大利亞成為中國的第九大貿易伙伴。此外,2003年澳對華投資大幅增加,新增在華投資項目785個,協議金額19.15億美元,實際投入5.93億美元,截至2003年8月份,中國累計批準澳在華投資基礎上累計6073個,協議投資99.92億美元,實際投入34.21億美元。同時,中國對澳投資項目也達到220個,計4.5億美元。中澳經貿關系之所以能夠穩步快速地發展,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兩國貿易的互補性很強。澳大利亞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礦產品、能源產品、農產品可長期供應中國市場;中國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和廣闊市場,既能向澳大利亞提供輕工、紡織、機電等勞動密集型產品,也能提供諸如衛星發射這樣的高新技術服務。因此,兩國經濟取長補短、互利合作的潛力很大。中國是澳大利亞第一大紡織品進口國。澳大利亞對中國紡織品服裝進口沒有任何數量限制,但中國對進口澳大利亞羊毛實行配額管理制度。中國目前是澳毛的最大買主。中澳服裝紡織行業互補性很強,中國每年棉花進口總量5%和羊毛進口總量60%來自澳洲。澳方提供設計、品牌和原料,中國代為加工已成為雙方合作的通行模式。目前,中國服裝紡織已占澳進口市場70%以上,澳大利亞已成為我第八大服裝紡織口市場。2004年前9個月,我國已對澳出口14.2億美元。(信息來源: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