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起重設備的狀況,標志著一個國家工程機械制造的能力,決定著交通建設的速度與質量。我國真正開始制造大型交通機械起重設備,起源于上個世紀70年代。經過30余年的艱苦探索,大型起重設備的設計能力、制造水平、起重負荷、內在質量、機械性能、科技含量等,不斷得到跨越式發展。目前,正朝著產品系列化、品種多元化、操作簡單化、運行智能化、性能現代化方向發展。
近幾年,我國自主開發研制成功大型起重設備,經過權威部門鑒定,已經接近或達到了當今國際先進水平。并且已經形成了開發一代、研制一代、儲備一代的生產格局。國產制造能力不斷升級在上個世紀70年代末,我國企業金屬切削水平已經步入了當時的國際先進水平。到了上個世紀的八九十年代,我國制造大型起重設備的幾家骨干企業,相繼裝備了高速精密車床、具有金屬刻度尺的高精度鏜床、光學曲線磨床、螺紋磨床等一大批現代加工設備。
靠著這些先進的制造設備,我國成功開發研制了一系列鐵路、港口、公路、交通、建筑、運輸、倉儲、救援等起重和裝卸貨物的專用設備。這些大型專業起重設備,全部通過了國家級技術鑒定,其設計、制造、質量、性能等分別被鑒定為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跨入新世紀,我國自行開發大型起重設備的能力,又步入了一個新臺階。2000年至2002年,我國成功地開發出了在國際起重設備具有顯著地位的起重300噸架造一體機和起重400噸、600噸箱梁邁步式架橋機。實現了機臂可自立行走,全遙控操作,變頻調速。在投入國家重點工程建設中,各項性能完全可以同發達國家同類產品相媲美。而價格只有進口的幾分之一,甚至是十幾分之一。
目前,我國通過與意大利尼古拉國際著名企業合作,已經研制成功起重1600噸的特大型起重設備,各項性能完全可以與同類進口設備相媲美,而國內的售出價格只相當于進口設備的三分之一。它標志著我國制造大型起重設備能力達到了當今國際先進水平。國人因何看不起自己盡管我國制造大型交通機械起重設備的能力,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但是,很多制造廠商目前只重視開發,卻輕視使用推廣。大型工程建設單位設備需求情況往往不愿早公開,導致需求方與制造方互不通音信。形成了開發一代,研制一代,儲備一代,而卻不能形成生產一代的格局。一些工程建設單位,對于本國制造的設備就是不買賬。他們寧可從國外花上高于國產幾倍甚至10多倍的價格,也要不惜高額成本到國外去考察采購。卸煤機、卸沙機、架橋機、鋪軌機、港口用的門式起重機基本采用進口產品,就連普通的龍門吊也要進口。其結果往往是,進口的大型起重設備,并不一定比國產的性能好。
以進口600噸架橋機為例,花了數千萬元資金引進到國內后,中途運輸翻了車,結果,尚未使用,機臂就開焊,只好到國內廠家進行修整,而在現實使用中故障頻繁,只能請外國專家進行修整,有的不得以還要等待外國的零部件進行更換,而最終還是依靠國內廠家來解決。業內人士對此指出,我國開發研制大型機械設備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一點是不容質疑的。引進最好先作個比較,既不能瞧不起國產的,也不要過于輕信外國的。對并不比國內先進的設備搞引進,不僅浪費寶貴的資金,也有損于民族工業的振興。
(信息來源: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