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央1號文件將農機購置補貼專項納入為國家“三補貼,兩減免”重要的支農惠農政策,這是一個歷史性的突破。一年來,進行試點的全國16個省66個縣,按照農業部和財政部管理辦法的要求,在實施過程中嚴格實行了“五制”,即購買實行招投標制,補貼實行集中支付制,受益實行公示制,管理實行監督制、成效實行考核制。目前,補貼資金已經全部落實到位。據不完全統計,2004年帶動地方各級財政投入4億多元,補貼購置各類機具10多萬臺(套)。這項政策雖然資金規模不大,但導向作用很大,實施效果明顯,調動了農民購
買和使用農業機械的積極性。2005年,中央財政大幅度地增加了農機購置補貼的資金規模,在更多的地區,實施購機補貼政策。各級農機化管理部門要深刻認識這項政策的重要意義,要最大限度地發揮這項政策的作用,把它作為推動農機化快速、協調發展的重要手段。要通過補貼政策,補出一個農機化發展的新機制,補出一個高質量、高水平的農業機械化。由于這項工作涉及面廣,操作環節多、鏈條長,直接面對千家萬戶的農民,因此,做好這項工作要特別注意講究方式方法。要進一步理清思路,統籌規劃,精心組織,確保實效。我們要力求把宏觀的思路目標化,把具體的目標措施化,把每項措施方案化,做到規范化、制度化運行。第一,通過補貼政策的實施,要努力實現四個目標:一是要調動農民和各類農業生產服務組織購買和使用農業機械的積極性,提高農機化水平,增強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二是要改善農機裝備結構,解決目前“三多三少”問題:主機多、農具少;小型農機多、大中型農機少;一般技術水平的農機多、高性能農機少的問題。三是要推動農機工業的技術進步,解決農機工業整體水平不高,一定程度上存在的企業數量多,規模小,產品質量不穩定的問題。四是要加快先進、適用農機具的推廣應用步伐,通過加大對這類機具的補貼力度,推進一些關鍵環節的機械化水平的提高。同時,還要通過實施購機補貼政策的過程,按照“有為才能有位”的理念,加強農機化管理部門的建設,充分發揮推廣、鑒定等系統的作用,提高社會地位。還要凝聚農機科研、教學、制造、流通等方面的資源和力量,圍繞上述目標,共同推進農機化事業的發展。這些目標能夠得以實現的核心,是要制訂出一個真正適合農機化快速、協調發展的補貼產品目錄。第二,在政策的貫徹實施方面,要堅持8條原則。一是在補貼的區域上,重點向優勢農產品集中產區傾斜,兼顧其它地區。二是在補貼機具的選擇上,向重點作物關鍵環節的機具傾斜。三是在補貼對象上,突出重點與普遍受益相結合,向農機大戶、種糧大戶傾斜。四是在資金的配置上,中央資金和地方資金應適當聯動補貼,集中配置,突出重點。五是在補貼程序上,要科學、簡明、高效。六是工作的中心目標上,要最大限度地保障農民購機過程中的自主選擇權。補貼購置的機具,農民是出資的主體,要充分考慮農民的利益和愿望,將適應性強、質量好的農機產品盡可能納入補貼之列,讓購機農民有充分的選擇余地。七是在實施方法上,要堅持統分結合、因地制宜、務求實效。要簡化補貼機具的確定程序,避免各省重復選型,對于大中型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水稻插秧機等大宗通用類機具,實行全國統一選型;對于地域特點明顯的其它類機具,由各省農機管理部門利用競爭的機制和程序,制定補貼目錄。八是在監督管理上,把制度監督、日常監督和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的監督有機地結合起來,使監管更有力度,更可信賴。第三,落實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要抓好幾個關鍵環節的工作。一是“年度實施方案”的制定工作。要按照補貼政策確定的目標和實施的原則,制定可操作性強、可控性好的“實施方案”。二是補貼目錄的篩選工作。按照《農業機械化促進法》的規定,納入年度補貼目錄的產品應是列入《國家支持推廣的先進適用的農機產品目錄》的產品,在《國家支持推廣的先進適用的農機產品目錄》出臺之前,今年暫時從通過農機鑒定機構檢測合格的產品中篩選。要引入競爭的機制,在企業自愿申請的基礎上,對其產品進行擇優競爭篩選,促使企業以優惠的價格和優質的服務承諾參與競爭。三是受益主體的確定工作。要按照優選的條件和申請的時序,公正、公開地確定受益主體,并進行張榜公示,接受各方監督。四是搞好投訴和企業售后服務的監督工作。要將目錄和企業的售后服務掛鉤。對于接到投訴過多或投訴問題經與企業協調不能及時解決,并給農民造成損害的,要取消其機具的補貼資格。五是計算機檔案信息管理工作。要逐級建立項目檔案,進行計算機管理,實現管理的規范化、信息化。
(信息來源: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