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新一輪宏觀調控很難避免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25日 09:00 中國經濟時報

  財經綜述本報記者 單羽青

  世間風云變幻萬千,要準確預測天氣的陰晴冷暖顯然并非易事。據說,在美國國家氣象局門口寫有一句話,大概意思是,我們說對的人們都忘了,我們說錯的人們卻都記住了。借此,有學者調侃其與人們對于經濟學家預測經濟走勢的對與錯、是與非留下的印象有“異曲同工之妙”。

  隨著市場化進程的不斷深入,中國已成為增量意義上的經濟超級大國。對于中國經濟發展形勢的判斷,不僅關系到政府政策的制定、企業戰略的規劃、國際經濟的互動,也激勵著經濟學家發現新問題、提出新理論、探索新方法。而對于中國經濟發展的大勢研判,無論預測對錯,關鍵要有一個可以持續觀察、分析和評估中國經濟現象的開放的平臺。基于此,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設立了一個名為“CCER中國經濟觀察”的項目。

  “這個項目將側重圍繞中國宏觀經濟預測、國內外市場大宗商品供求和價格、與投資環境相關的制度和政策等三方面的問題,進行持續的觀察、分析和評論,”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經濟學教授盧鋒對記者說。有意思的是,在4月23日的第一次報告會上,針對剛剛公布的首季經濟形勢相關數據,不同學者就表達了不同看法。

  宋國青:總需求U形反轉,新一輪宏觀調控大概很難避免

  在生產與價格方面,一直以來,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經濟學教授宋國青都不愿用“過熱”一詞來形容當下的工業生產形勢。“因為這樣說,很難把輕微過熱和嚴重過熱區別開來,我還是想稍微斟酌一下,用較嚴重‘偏熱’形容。”

  經濟偏熱或偏冷的程度是實際生產水平與其趨勢的偏差。宋國青說,目前正常生產水平的年增長率不高于15.0%。這樣,無論是2005年一季度的16.2%的同比增長率還是3月份的15.1%的同比增長率,都意味著工業生產偏熱的程度上升了。如果將1990年以來最大“熱度”看成是100度,將正常看成是0度,那么按上述估計,2005年一季度工業生產的溫度大約為50—60度,GDP的溫度在40度左右。工業生產“偏熱”情況較嚴重。“也就是說,若用一個數字來度量,度量的結果是比正常水平偏熱2.7,這是個很主觀的東西,沒辦法。”

  宋指出,一季度工業生產出現猛烈增長,季增速創1995年以來最高記錄。同時,通貨膨脹率反彈。工業品出廠價格變化的大部分是由其中的生產資料價格變化引起的,消費資料價格的變化幅度相對小得多。從2004年5月份開始,季調后消費資料的價格一路下跌,直到年底,在此后的3個月輕微上升。1999年以來,工業品出廠價格中消費資料價格與生產資料價格的圖形正如一把張口的剪刀。兩者的比例(消費資料為分子)在2005年3月比1999年1月下降了22.1%。這一點,對于估計未來的通貨膨脹情況有重要的意義。

  今年一季度,貨物貿易順差達168.3億美元,相對于去年一季度的84.3億美元的貿易逆差,增加了252.6億美元,約2091億人民幣。宋國青認為,貿易順差大幅增加的基本原因是人民幣真實匯率雙重下降。按消費者價格指數衡量的人民幣對主要貿易伙伴貨幣的真實匯率自2004年9月以來猛烈下降。其間,人民幣名義匯率隨美元下降,且中國的通貨膨脹率相對于美國下降。而中國的宏觀調控導致內需相對于外需而言較疲軟,進而推動出口。較短時期內,貿易可能平衡總需求,若內需猛烈波動,依靠貿易來平衡總需求將導致貿易的波動并引發不利的貿易價格變化。

  他表示,如果CPI的相對變化是由不可貿易的服務的比價變化引起的,那么對于短期的貿易沒有太大的直接影響。可以將產品區別為可貿易商品與不可貿易商品,考慮可貿易商品的國內國際比價。這個區別對于當前的中國貿易來說,仍然漏掉了非常重要的信息,就是價格剪刀。中國出口貨物中消費資料比重相對較大,進口貨物中生產資料比重相對較大。兩類價格的國內國際比價發生變化會對貿易產生重要的影響。“另外,固定資產投資和加消費的環比增長率,最早可能從2004年初就開始下降。在這個過程中,順差猛烈增長。可能在2004年10月前后,順差的增加超過了投資的相對下降,此后總需求的環比增長率開始回升。如果去年底以來貿易順差沒有猛烈增長,現在應當是相當明顯的通貨緊縮了。”

  “在合適選擇增長率指標的情況下,M2對CPI通貨膨脹的預測作用是無與倫比的。”宋說,“今后較長時期內出現高于5%的通貨膨脹率,若非決策層的主觀選擇或體制因素,即是偶然事件影響的結果。但是,在目前真實利率偏低的情況下,如果不加以抑制,M2增長率有內生性沖高的傾向。這不是一個穩定的狀態,在這個意義上,我覺得總量從這個角度來講可能是新一輪的宏觀調控大概是很難避免。”

  哈繼銘:經濟全面過熱,需用總量的、宏觀的手段調控

  “我對這個過熱的定義就是,不僅僅是過熱,而是全面過熱,政策含義很明顯,如果說結構性過熱需要用行政手段或者部門手段來調整的話,全面過熱就需要用總量的、宏觀的手段進行調控。”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觀點鮮明。

  哈繼銘認為,今年一季度經濟數據反映中國經濟持續過熱的跡象仍然存在。一季度CPI回升,同比增2.8%,超過2004年的11月和12月,與2004年一季度相同。廣義價格指數顯示通脹壓力增大,GDP平減指數上升5.6%,而2004年一季度只有4.1%,如考慮房地產價格,CPI幾乎上升5%。煤電油運的短缺帶來隱性通脹。PPI與CPI,PPI上升10%導致18個月后CPI上升6%,弱勢美元下的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貶值10%導致14個月后CPI上升3.5%。由于2005年的CPI須被控制帶4%,因此,通脹壓力仍然很大。此外,飛漲的房地產價格、長三角地區的房地產明顯存在泡沫、工業生產回升、投資增長依舊高漲,均使“緊縮政策可以預期。”

  “我們判斷,下一步的緊縮政策可能會更倚重基于價格的工具:2005年二、三季度,利率可能再次上調54個基點;匯率改革更可能發生在2005年年中,采取稅收政策控制房地產泡沫。”哈繼銘說。

  他表示,對于利率走向的研判不能只考慮CPI,中國的消費率太低,發達國家的最終消費在GDP中的比例大約是80%,全世界的發展中國家是74%,東亞的發展中國家是69%,而中國消費與GDP之比還不到60%。“研判利率走向時,我們必須關注GDP平減指數,房地產價格指數和其它價格指數。低利率拉低了儲蓄增長,導致了對房地產的需求扭曲。”

  中國需要更靈活的匯率體系。哈強調說,“匯率制度的改革應該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現在是早改比晚改要好,不然的話,壓力可能會越來越大,到那時想調整的話,可能有好的機會都被耽誤掉了。”

  他指出,改革的時間最早可在今年年中。改革的形式,適度升值,改為釘住一籃子貨幣。改革的前提是人民幣升值壓力減小,緊縮政策導致經濟進一步著陸,美國利率上升導致資本流入減少。

  “人民幣沒有被嚴重低估。我們的分析顯示,人民幣有一定低估,也有改革的必要,但只是被輕微低估了5%。所以今年匯率改革應該是有必要的,這種改革可以是一種比較小幅的匯率水平的調整,但最重要的還是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






談股論金 】【打印】【下載點點通】【多種方式看新聞】【收藏】【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繽 紛 專 題
春意融融
綠色春天身臨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場啦
圖鈴狂搜:
更多專題 繽紛俱樂部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