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運招商的奧運痕跡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24日 19:48 經濟觀察報 | |||||||||
本報記者 李孜 北京報道 2005至2008年度亞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領獎裝備合作伙伴(以下簡稱領獎裝備合作伙伴)4月14日浮出水面,對象鎖定為耐克(蘇州)體育用品有限公司,這同時也是2005至2008周期的亞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以下簡稱本期亞運會)的首家合作伙伴。
據了解,此次招商將按照合作伙伴、贊助商和供應商三個級別分階段進行贊助征集,這樣的贊助層次同奧運會贊助極其相似。 另據招商工作主要負責人、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器材裝備中心(以下簡稱裝備中心)主任馬繼龍介紹,作為第一階段招商對象的合作伙伴為最高贊助級別,企業在行業內將享有完全排他性,企業數量預計最終將限制在10家左右。 “合作伙伴的數量一定要控制,并不是多多益善。”馬繼龍表示。這樣的理念同樣讓人聯想到2008年北京奧運征集合作伙伴一直奉行的“少而精”原則。 在亞運會招商隊伍中,人們發現了一個熟悉的身影,她就是乒壇名宿鄧亞萍,2004年11月,她從北京奧組委市場開發部來到裝備中心擔任主任助理,主管市場開發工作。 負責本次亞運會招商工作的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器材裝備中心,同時也是中國奧委會的市場開發委員會,用馬繼龍的話說,是“兩個牌子,一套人馬”。目前,2008年奧運會市場工作由北京奧組委負責,北京奧運之后,裝備中心將重新負責起奧運會的市場開發工作。 “雖然亞運會的地位不能與奧運會相提并論,但在市場開發和運作規律上,前者可以向后者借鑒許多經驗。另外亞運會的門檻要低得多,而中國奧運會選手與亞運會選手又有很大程度的重疊,亞運會的商業價值也不可小看。”鄧亞萍認為,亞運會的商業價值與奧運會有關聯之處。 也許正因如此,本期亞運會招商在很大程度上都有著明顯的奧運痕跡。 本次招商將2005年東亞運動會、2006年亞運會,以及2007年的亞洲冬季運動會三大賽事捆綁進行市場開發,這與奧運會的TOP計劃操作手法類似。TOP總是對夏季奧運和影響力較弱的冬奧會進行捆綁銷售。 “這樣做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可以為企業提供一個較長的時間來規劃市場推廣工作。”馬繼龍認為。 如果招商順利,按本期亞運會最后擁有10家合作伙伴來計算,僅合作伙伴一項的收入就可達到8000萬人民幣,這將遠遠超過往屆60多家多級贊助商的贊助總額。 就整體招商而言,總預期的收入能達到多少呢?對此,馬繼龍并沒有直接回答。他只是表示,肯定能超過以往的任何一屆。 讓馬繼龍對此充滿信心的是中國體育代表團這塊金字招牌。 運動員出身的鄧亞萍對此做了一番闡述:“不管是奧運會,還是亞運會,歸根結底其核心都是運動員。”鄧亞萍認為,在運動員中,中國運動員更容易吸引中國觀眾的注意,而優勢項目的中國運動員更受人們關注,優勢項目中的奪金運動員則是最能吸引中國觀眾的眼球的。“隨著中國體育的騰飛,由運動員組成的中國代表團將具有極高的品牌價值。” 有趣的是,本次成為領獎裝備合作伙伴的耐克公司,已經與2008奧運28個項目中的21個項目協會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是一個傳統的奧運贊助公司。 耐克公司中國區市場部總監陳嘉寧女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耐克看中的是亞運會這個高水平賽事的平臺,這可以增加耐克產品的曝光量,還能增加中國消費者對耐克的認可度和忠誠度。” 同阿迪達斯出色的賽事營銷相比,耐克的傳統長處在于球星營銷,而贊助以運動員組成的中國代表團非常符合耐克的選擇標準。通過這個平臺,他們甚至可以在必要時取得與運動員合作的優先權,在運動員產權仍歸屬國家的體制下,這個優勢是不容忽視的。 簽下明星企業耐克并不意味著亞運會只關注大企業,馬繼龍認為,過高的奧運贊助門檻擋住了一大批有志于體育贊助的大中型企業,現在,亞運會為他們提供了另外一個平臺,企業可以根據自身定位,選擇亞運會贊助平臺來提升其品牌價值。 針對以往大多贊助企業沒有對贊助效果提前進行綜合評價,以及只注重賽事階段的市場推廣工作的情況,馬繼龍表示,裝備中心將與央視調查咨詢中心聯合,為贊助企業做好贊助效果評估,并會積極運用各種力量,引導贊助企業充分利用贊助獲得的資源進行自身宣傳推廣,同時還將促成企業之間的互動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