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自由貿易之殤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22日 20:38 中國經營報

  作者:楊利宏

  如果本月底歐盟針對中國紡織品開始實施“特保”措施,如果美國歷經3個月調查之后確認中國紡織品對該國造成“產業損害”,甚至按照傳聞所說,中國政府迫于壓力開始“大幅增加紡織品出口關稅”,那么在這場曠日持久的國際貿易摩擦中,受傷的不僅僅是大量的中國紡織生產企業,一度被認為不可逆轉的國際自由貿易秩序也將受到重大挑戰。

  紡織品貿易之所以被稱作中國與歐美貿易的“黃燈區”,不僅因為這一產業國際貿易數額巨大、相關產業關聯度高、關乎國計民生,更重要的是,紡織產業在各國都吸納了大量的就業人口,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紡織業直接和間接解決的就業人口就高達1個億。在目前各國政府普遍把“就業優先”作為“執政目標”的情形下,紡織業成了重點關照產業,以致于一些國家甚至動用非市場化、非自由貿易體系的保障措施,以避免本國的紡織產業在國際上處于不利地位。

  而在國際紡織業界,中國紡織企業卻恰恰擁有“絕對的比較優勢”。自2005年進入“后配額時代”以來,中國紡織品出口出現“井噴”,讓歐美各國大為恐慌,限制中國紡織品出口的呼聲再度高漲。

  在這種巨大的國際壓力下,中國紡織業界也開始“反省”自己:從取消配額之初向國內出口企業征收出口關稅、實施出口許可制度、限定“最低正常價格”,甚至最近傳言在醞釀“大幅增加出口關稅”,各種“自律”政策的頻繁出臺。

  在理論上奠定了19世紀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秩序的英國經濟學家李嘉圖,畢生都在提倡“完全的自由貿易”,稱“在商業完全自由的制度下,各國都必然把它的資本和勞動用在最有利于本國的用途上”。如今正高喊“中國紡織威脅論”的歐美各國,在歷史上正是得益于這種“完全的自由貿易”的制度安排。而國際貿易分工的“比較成本”的力量,使得各種產業資源要素在國際范圍內重新配置,甚至通過產業轉移來達到優勝劣汰的目的,今天中國紡織產業面臨的國際貿易格局同樣如此。

  愈演愈烈的紡織品貿易摩擦的直接負面影響,是給中國的紡織生產企業帶來相當黯淡的出口預期,甚至不少企業因擔心出口關稅增加而不敢接受來自歐美的長期訂單,改為選擇“快進快出”的短期訂單來規避國際貿易和政策風險。殊不知,從事國際紡織品貿易的企業經營目標短期化,也是國際自由貿易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倒退。






談股論金 】【打印】【下載點點通】【多種方式看新聞】【收藏】【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2005年上海國際車展
日本謀任常任理事國
圓明園工程風波
定遠號艦重返威海
湖南衛視05超級女聲
珠峰科考登頂復測
2005環球小姐賽
家裝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國特種部隊生存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