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西方7國財長會議召開之際,英國多家媒體發表評論認為,美國、歐盟等西方國家與中國的經貿關系發展應面對現實。
當前,西方國家對中國“不公平”貿易的指責不絕于耳,其中敏感的紡織品和服裝問題首當其沖,人民幣匯率重新被作為話題,西方國家國內產業要求政府采取行動以遏制中國進口商品大量涌入等。
英國媒體評論認為,今年1月,長久以來限制紡織品貿易的全球限額被取消。不可否認,西方國家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出現猛增。但是,西方國家的產業受到的沖擊遠沒有那么明顯,如就業率和產出平穩下降的速度并未加快,而中國的出口收益部分是國內生產商將海外生產轉移至國內的結果。如果西方國家再度對中國實施3年貿易壁壘,以圖恢復競爭實力,其結果可能是其它低成本出口國更有可能從中受益,貿易保護往往以失敗告終。把自己制造的問題歸咎于國外,是一種簡單的政治手段。
中國也在重視西方國家的呼吁,如已自愿限制紡織品出口,并考慮將限制措施擴大到其它商品。但對西方國家來說,鼓動中國通過管制貿易介入市場并不僅僅是前后矛盾,實際上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因為中國不僅征收了自愿限制出口產生的稅收,而且限制出口量將促使中國制造商向更高檔的產品領域進軍,從而最大限度地增加利潤。
如果美國、歐盟等西方國家希望中國適度遏制出口的猛烈勢頭,他們應找到問題的癥結,而不是進行貿易保護。如果中國繼續深化改革,抑制對過剩的生產能力進行大規模投資,生產商之間的價格戰就會冷卻,因此問題的關鍵是中國銀行業和資本市場進行深遠改革。(駐英國使館經商處徐清軍2005-04-21)
(信息來源:駐英國經商參處子站)
(信息來源: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