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斐濟經濟的發展速度較上年略有提高,通貨膨脹率和利率保持在較低水平,外匯儲備有所增加。中期預測經濟發展速度將有顯著下降,主要原因是喪失了進入主要出口市場的優惠待遇以及采取了緊縮的政府收支政策。
2004年斐濟宏觀經濟評估
2004年,斐濟GDP增長率由上年的3%提高到3.8%,主要原因在于初級產業的復興和工業的快速增長。斐濟的農、林、漁業等初級產業在經歷了2003年的下滑之后有所反彈,產值上升了3.7%;工業產值更是在建筑業的拉動下一舉跳升了7.5%,而建筑業的興旺又是受旅游業蓬勃發展刺激的結果:大量私人投資涌向興建度假村或是銷售給外國人的住房、別墅。此外,礦產業也是增長較快的工業部門之一。一年中,糖業生產停滯不前,服裝業增長緩慢,礦泉水工業則持續著健康的發展勢頭。服務業總產值提高了1.9%,在旅游業創紀錄增長的帶動下,批發、零售貿易和酒店、餐飲業普遍加快了發展速度。2004年是旅游業的豐收年,來斐游客人數比上年增加了13%,主要是澳大利亞、新西蘭游客數量激增:一方面,各旅行社得力的營銷手段取得了成效;另一方面,多家經營進出斐濟航線的航空公司展開了激烈的價格競爭,機票價格全面跳水,直接引發了境外游客來斐旅游的熱潮。在需求方面,由于流回斐濟的個人境外匯款增多,個人消費呈上升趨勢,激活了社會經濟活動,體現在稅收方面,增值稅收入比上年增長了14%。建筑業投資成本增多,經常性和資本性政府支出上升,都導致了社會總需求的擴大;然而,出口不力的局面卻限制了需求進一步擴大。
勞動力市場情況有所好轉,在2004年新納稅人數量(就業人數)增加了7%,主要集中于服務性行業;技術工人移居海外的人數比2003年下降了4%,但這一現象仍是斐濟商界及政府應長期關注的問題。經濟產出與就業的增長仍不足以扭轉眾多人口面臨的愈發窘迫的經濟困境。2002~2003年的一項調查表明,農村地區貧困家庭所占比例已由90~91年的28%上升到30%~40%。近期的有關調查顯示經濟貧困在農村地區已成為更加普遍的社會問題。
2004年的年度財政赤字占GDP比重為4.8%,比2003年下降了1.1個百分點,但未能實現年度預算所規劃的目標(3.9%),主要原因是四月的洪水災害迫使政府增加了兩筆財政撥款,另外有三個部出現了費用超支。盡管內債(公債)漲速有所下降,但內債總額仍不斷上漲,2004年年底占GDP比重已達46.4%,上年同期為45.4%。而外債占GDP比重小于5%,以國際標準衡量也處于較低水平。
通貨膨脹率由2003年的4.2%下降到3.5%,主要原因是名義匯率和實際匯率均保持穩定,工資水平增長較慢,以及一些行業生產能力過剩(開工不足)沖減了國際油價上漲及內需擴大帶來的通脹壓力。另外,為應對不斷上浮的國內消費需求,政府從2004年5月起實施緊縮的貨幣政策,同時官方利率上調了0.5%,這一政策基調貫穿全年的經濟運行。同時,商業銀行貸款利率的輕微下調(年底時為7.05%)刺激了私人投資,1至11月商業貸款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6.5%,新增貸款主要流向建筑業、貿易和交通運輸等投資領域。
在對外貿易方面,盡管黃金、木材、服裝的出口額有所上升,但由于蔗糖、魚產品和“其它”項目下的產品出口銳減,2004年全年的出口額實際上停滯不前;而社會總需求的擴大導致各類進口產品均比上年有所增加,當年進口總額比2003年提高了2.6%,進一步加大了貿易赤字。隨著收支帳戶上的赤字增加,經常項目赤字已擴大到占GDP的5.3%。盡管外國直接投資有所減弱,但資本項目和金融項目的收支情況保持良好。2004年年底的外匯儲備總額為4.56億美元,足以維持3.5個月的商品與非要素服務的進口,這是2000年政治危機以來斐濟第一次實現外匯儲備增加。斐濟仍實行外匯管制政策,但管理力度有所放松。
宏觀經濟政策的發展
在承受了多年的預算赤字和不斷增長的內債壓力之后,斐濟政府將在2005~2007年通過削減財政支出收緊財政銀根,目標是在2007年將預算赤字減少到占GDP2%以下,這一計劃的主要步驟將于2006年起實施。根據2005年年度預算案,當年預算赤字將占GDP的4.3%,總支出與出借將增加4.4%,收益(不包括出售資產)將提高6.3%。
由于政府致力于提高投資總額在GDP中所占比重,因此營業支出與資本支出之比將有望小幅下降至82:18。但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公務員的工資水平,這種經濟運行成本的結構性再分配將難以實現,預計2005年公務員工資總額占營業支出的比重將由上年的49.3%略微提高到49.4%。政府制訂了控制工資總額的中期目標,并將采取以下措施:用與生產率掛鉤的小幅度工資調節方式代替目前采用的生活費用調節;更有效地監控教育、衛生等部門對公務員的雇傭以及裁減軍隊規模。如果上述目標能夠實現,到2007年,工資總額占營業支出的比重將下降到47.9%,在GDP中所占比重將由2005年的11.1%下降到9.8%。內、外債總額將占GDP的50%,盡管處于國家財政能夠承受的范圍內,但仍比政府預期的40%高出不少。
2005年的稅收的增長將大部分來自間接稅,主要是增值稅和關稅。一方面,經濟增長自然導致了稅收增加;另一方面,政府修訂了《所得稅法》和有關增值稅、博彩稅的法案,將對稅務的征收、稽核加強監管,偷稅漏稅的現象有望減少。2005年的預算案將個人所得稅的征稅門檻從7500斐元提高到8840斐元,同時增加了《工薪稅安排》的內容,對于初次就業人員給予150%的工薪稅減免。政府正在采取多種措施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實施2004年通過的《財政管理法》,對各部、局的工作成效進行審評;公共服務委員會也正在逐步完善監督機制,加強對各部委首席執行官工作表現的監督。
為了鼓勵私人投資,斐濟儲備銀行(RBF)已經發出信號,表示繼2004年年初采取緊縮的貨幣政策之后,在通貨膨脹率和國際收支保持平穩的基礎上,斐濟將繼續推行低利率的財政政策。儲備銀行同時強調有必要將經濟發展方式由消費需求推動型逐步轉變為出口需求推動型。為促進實現這一轉變,儲備銀行已開始對商業銀行向中小企業提供出口信貸的情況進行評估,并著手研究建立某種出口信貸保障制度的可行性。斐濟正在考慮對經營退休金業務的金融機構放松監管,并可能于近年內開始實施;同樣,向斐濟發展銀行頒發商業銀行執照的提案也在考慮范圍之內,有關的審評工作將于2005年進行。新近通過的《財務報告編制法》將有助于完善和加強打擊洗錢行為的法律架構,同時明確了斐濟儲備銀行財務情報處的法律地位和工作職責。
2004年投資總額占GDP的比例為17%,創下了17年來的最高紀錄,但與政府制訂的25%的目標仍存在一定距離。要實現政府的既定目標,既需要私人投資進一步增長,也需要政府在壓縮營業支出、增加資本支出方面取得切實的成效。斐濟政府在《戰略發展規劃》和《2001~2020鼓勵性政策方案》中都提出了促進私人投資便利化的一系列政策,并從2004年起開始在有關外資的立法與管理、勞動力市場的改革、政府部門改革、蔗糖業的結構調整等領域采取具體措施。斐濟政府認識到,上述改革與調整需要進一步鞏固和完善,同時還需要下大力氣改善基礎設施、提高公用事業的可靠性并完善其價格體系、提高公有企業效益。商業法規與制度環境仍需要進一步改善,以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根據世界銀行對十個南太島國進行的企業運營成本調查,在斐濟注冊公司并投入運營所需花費的天數在十個國家中排名第二;雇傭政策的嚴格程度并列第一;商業合同生效所需時間長度排第三位。
斐濟政府堅定地推行貿易自由化政策,一直致力于實施《太平洋島國貿易協定》和《太平洋緊密經濟關系協定》,后者的簽字國包括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斐濟還將加入ACP國家(非洲、加勒比海與太平洋地區)與歐盟之間的《經濟伙伴協定》,談判預計將在2007年結束。
2005-2007年經濟展望及中期預測
中期內,斐濟的經濟發展速度將有較大幅度的下降,GDP年增長率將徘徊在不到過去三年平均速度一半的水平上,主要原因是產值占GDP總額16%的制造業陷入低迷。由于美國對斐濟服裝產品給予的出口優惠于2005年1月1日起終結,向澳大利亞出口服裝與鞋類產品的優惠待遇盡管于2005年起延長了七年,但由于澳大利亞關稅下調,因此這一優惠也大打折扣,再加上中國同類產品施加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斐濟服裝業陷入了危機。全國最大的服裝制造商——出口額占全行業的40%,雇員人數超過五千人——預計將于年內關閉。蔗糖業是斐濟傳統的支柱產業,直接就業人數超過了勞動力總數的10%,但受到多方面問題的困擾,這一行業的低迷狀況將在2005年更加嚴重。影響蔗糖業發展的主要問題包括:唯一的制糖公司已經資不抵債,急需注入大量資金,政府保證將繼續經營;大部分甘蔗種植用地是向土著斐族人租賃的土地,目前多數租約已經到期,因土地主不予續租或坐地抬價引起的土地糾紛非常普遍,造成土地荒廢及種植成本上升;以國際標準衡量,斐濟蔗糖業的生產效率過低;未來幾年中,歐盟將減少給予斐濟的蔗糖產品出口補貼。官方預計始于2004年的行業改革將在2006年取得成效并帶動蔗糖業復蘇,但這一期望有可能無法實現。
2005年,建筑業的高速發展將可以一定程度上沖抵制造業低迷對斐濟經濟的負面影響:預計該行業在2005年的增速將達18%,在2006年減緩發展勢頭,2007年開始回落。礦產業也將在2005年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增長率達到8%,但同樣會在接下來的兩年中降低發展速度。預計農、林、漁業在2005年的增長速度不會太快,但2006年隨著甘蔗產量上升有望加速發展,2007年增長速度將再次減緩。其中,林業可望實現穩定而強勢的增長;而如能解決歐盟關注的健康標準問題,其它農產品(包括太平洋黑胡椒)產值的增長速度也有希望超過預期水平。
受政府減薪計劃的影響,2005年服務業的年增長率將小于2%,但仍將是2006~2007年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其中,增長最快的行業將是交通和通訊業,其余行業,如金融與商業服務、批發零售貿易、酒店與餐飲業也將有一定程度的發展。旅游業的興旺將對服務業提供巨大的支持。由于到斐濟的航線出現了多種選擇,同時開辟了中國、中國香港、印度等新客源市場,預計2005年來斐游客人數將比上年增加7.2%。酒店、旅館的承受能力將決定游客人數的上限。
國民經濟的實際發展情況是否能夠好于官方的預測?答案主要取決于政府能否消除限制私有經濟發展的障礙以及私有企業對新經濟環境的反應。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主要有:技術工人移民勢頭不減以及隨之而來的勞動力短缺問題;公有企業效益過低,政府控股的公司經濟回報率不到1%;管理勞動力市場和產品市場的法規制度不夠健全。
在財政方面,政府能否成功實現中期目標也存在著一定的不確定性。政府希望2007年財政支出和對外借款能夠減少8%,鑒于過去十年里政府支出每年都以平均4%的速度遞增,因此實現這一目標的難度較大。由于實施生活費用調節的權力掌握在一家獨立的仲裁機構手中,因此目前政府并不能完全控制公務員的工資水平;要控制軍隊、文教和衛生系統的費用支出,政府仍需要花時間建立相應的監控機制。最重要的一點是,大選將于2006年舉行,屆時的政治環境當然會引起政府的關注。因此,削減預算赤字和負債總額的計劃可能很難實現。
中期內,盡管黃金、礦泉水和木材產品的出口額將繼續擴大,但仍不足以彌補蔗糖和服裝的出口額下跌,因此外匯儲備水平將會下降。旅游業會成為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但經常項目赤字將進一步擴大,外匯儲備額的下降有可能會壓低斐元的對外匯率。
經濟發展緩慢將對社會的就業狀況產生影響,特別是制造業,失業率在2000~2004年間不斷下降之后很可能會發生反彈。由于農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而蔗糖業和服裝業失業人員的再就業機會和新工作崗位的增加都很有限,因此城市和鄉村的貧困現象很可能進一步惡化。旅游業將提供一些新的就業機會,但對就業者的資質要求較高,對于斐濟本地的應征者來說,只有經過必要的培訓和深造才能抓住這些機會。
(信息來源:駐斐濟經商參處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