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官衛國
盡管今年3月份和一季度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的數據還未公布,但有跡象表明,這兩個數據都不太可能超過3%。有專家指出,將全年CPI漲幅調控在3%這一佳境的時機正在降臨。
食品價格漲勢顯“疲態”
進入今年3月,推動CPI上行的主要動力——食品價格的漲勢已顯“疲態”。據權威部門對全國主要糧食批發市場監測顯示,當月小麥、玉米、稻米、大豆、食用油價格同比均下跌。我國36
個大中城市的豬肉平均批發價格比2月份下跌0.8%,雞蛋平均下跌5%,蔬菜平均下跌4%。雖然批發價格與零售價格并不等同,36個大中城市也并不能完全代表全國,但它們之間無疑呈現緊密的正相關性。由此可以推斷,3月份食品價格漲幅已明顯降低,進而帶動當月CPI漲幅下滑。
有專家指出,去年我國糧食總產量達到4695億公斤,增長9%,增產量創歷史新高。今年在政策支持下,糧食供給能力將進一步增強。同時,我國部分糧食品種價格高于國際市場,再漲空間有限。據此判斷,今年下半年糧食價格將穩中略降;以糧食價格大幅上漲帶動的食品價格上漲,有望由弱化而逐漸淡出。
工業品價格難有起色
據專家分析,我國生產資料價格指數(PPI)向CPI傳導的效率非常低,前者的漲幅只有15%至25%能夠傳遞至后者。在PPI上漲兩年之后,工業消費品價格仍不見上漲,主要原因是:重化工業階段的到來,導致上游PPI更多地導入中下游的PPI,最終帶動固定資產投資成本上升;工業消費品行業競爭充分,商品普遍供過于求,使之無法搭上漲價的“便車”。由此看來,今年工業消費品價格仍將難有起色。
適度調整公用事業價格
拉動今年CPI上行的新漲價因素主要是公用事業和服務類價格,陸續調整這類價格已勢在必然。
此間觀察家指出,去年4月至10月是食品價格推動CPI漲勢迅猛的時段,CPI的月度同比漲幅在3.8%至5.3%之間,“底部”的抬高必然使今年這一時段的CPI漲幅有限。因此,把握這一有利時機適時適度地調整公用事業和服務類價格,既能化解CPI中的結構性矛盾,又將阻止食品價格“疲態”可能引發的CPI下行,從而將全年的CPI漲幅調控在3%左右。
(據新華社北京4月18日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