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唯一一家制藥類上市公司海南海藥,2004年以每股收益0.12元的成績成功摘掉ST帽子之后,進一步謀求更大發展空間的意圖和愿望愈加明確而強烈。在日前召開的公司2004年度股東大會上,公司新任董事長劉悉承就海藥有關發展問題接受了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
記者:作為海南唯一的制藥板塊,海藥的品牌似乎缺少一定的亮度,這是否是影響海藥前幾年發展的原因之一?
劉悉承:成功的品牌會極大提升一個企業的競爭力,而一個成功的企業必然會擁有一個成功的品牌。海南海藥以前對自身企業與產品的品牌戰略建設不足,使企業在競爭空前激烈的市場上等于少了一支翅膀,很吃虧。其實海藥有著獨特的區位優勢和產品優勢,腸胃康和特素等都是業內叫得響立得住的成熟產品,僅去年一年,這兩個主導品種的銷量都保持了穩中有升的勢頭,為海藥效益的提升做出了巨大貢獻,可以說,海藥不缺乏好的產品鏈,缺的是品牌優勢對公司發展的支撐。這也是制約中國很多企業長期健康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為此,海藥將在今年重視對企業品牌文化的建設和提升,重視企業優勢和企業文化在市場上的有效延伸,使企業從內到外互動起來。
記者:縱觀國內很多藥企,似乎都存在著海藥現象,是其認識不足,還是做得不夠?
劉悉承:兩者皆有之。更重要的是認識到了,可能做得不全面,品牌建設絕不是簡單的打廣告的問題,而是全方位的企業文化和品牌意識的建設和外延,是需要好的產品做基礎性支撐的。這中間有個誤區,海藥必須正視這一點。
記者:作為在醫藥領域取得很多成就的學者型專家,您接手海藥這樣一個企業,將采取怎樣的發展戰略?
劉悉承:改變決定一切。關鍵是如何去改,變得如何,是否向好的方向行進。目前中國醫藥市場的狀況擺在那里,業內人士都非常清楚市場形勢的嚴酷性和壓迫性已到了極致狀態,藥品整體降價、原料價格一漲再漲。藥品招投標的殘酷拼殺而產生的高額商業費用等因素已使企業獲利空間降得非常之低,供大于求、產大于銷、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并產生惡性競爭的狀況已使醫藥企業的生存空間和環境將越來越惡劣。海藥粉針產品大部分為普藥,同質化競爭日趨嚴重,所受沖擊很明顯,為此我們已拿出了積極的對策加以應對。
海藥雖已摘掉虧損帽子露出上升勢頭,但面對嚴峻的市場形勢,仍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市場不會因我們的愿望而變,但我們有能力改變自己。
記者:改變就需要主導思想和措施,海藥如何動作?
劉悉承:嚴峻的市場形勢永遠都是把挑戰與機遇同時置于企業面前的。這也是清理市場空間的一個過程。海藥需生存發展,必須做大做強,必須要有一個長久的發展規劃,必須鞏固發展優勢的主導產業和產品,為此,公司將花大氣力來做這些,并將在人才的引進(每年30--50名大學生)、強化招投標標準、控制成本、解決經營資金等問題上大做文章。同時加強品牌戰略的實施,加快產品申報和產品出口注冊備案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