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蘿紫米飯
是具有傣族特色的糯制食品。制作時,首先要把紫糯米用水浸泡7至8小時,然后淘洗干凈,與剁細的豬肉攪拌均勻,把準備好的菠蘿心放入紫糯米,再把切去的蓋蓋上放到甑鍋里蒸熱,當散發出誘人的香味時,即可食用。其味清甜可口,并有補血潤肺之功效。
獨具特色的竹筒飯
只需將新鮮竹節砍下,將優質糯米裝入竹節,加水浸泡若干小時,用芭蕉葉或干凈的甘蔗葉塞住筒口,放在火塘內用文火燒烤或置于烤爐上烘烤把水煮干,將竹筒放在平整的木板或地板上輕敲數遍,剝去竹筒的薄皮,便獲得一條圓柱形的米飯。融糯米香、青竹香于一體,是色香味俱佳、最具民族特色的風味食品。
辣咪
是傣語對各種醬的統稱,其種類有“辣咪布”(螃蟹醬)、“辣咪帕”(菜子醬)、“辣咪南諾”(酸筍醬)等近10種。平時最常見是“辣咪帕”(菜子醬),其做法是:把一塊地上開花結籽的青菜的棵砍下來,舂細后裝入罐內腌四五天,發酸時去渣把酸汁倒進鍋里煮,煮到水分基本完時,取出曬干即成。食用時,加鹽、蔥、蒜、芫荽、味精、辣椒,舂拌均勻盛入碗內,就可蘸其他鮮菜吃,也可以用糯米飯直接蘸吃。味道酸辣,開胃下飯。
酸筍煮雞
是傣族一道較為獨特的菜肴。其做法:將酸筍用水洗凈,然后放入鍋里煮透,再把準備好的雞肉放入鍋里同煮,待雞肉煮熟后起鍋。隨后將辣椒、姜、蔥等佐料放入油鍋里炒熱,再把酸筍雞汁倒入鍋里回一下鍋,即可食用。其味酸辣爽口,味道獨特,開胃。
香茅草烤雞
把宰好的雞洗凈,放在火炭上烘烤至六成熟,然后把肉剔下來,用舂鹽棒捶軟捶碎。把預先切好、拌攏的蔥、蒜、芫荽、青辣椒、鹽等拌合在一起,捏成拳頭大的一坨,用洗凈的香茅草捆住、用竹片夾起來放在火炭上烘烤。肉烤熟后,再抹上豬油繼續烘烤幾分鐘,去掉香茅草就可以吃了。這種菜肴香辣可口,味道鮮美,頗受歡迎。
香茅草烤魚
把魚的鱗片去掉,用刀劃開魚背,去掉腸肚雜物,洗凈;將蔥、姜、蒜、青辣椒、芫荽切細,與鹽拌攏;把佐料放進魚肚子里,把魚肚子合攏,用二三根香茅草葉捆好、用竹片夾緊放在火炭上烘烤。待八成熟時抹上豬油,繼續烘烤5分鐘左右即可食用。這種烤魚具有香、酥、脆的特點,極能增進食欲。
油炸牛皮
其原料是牛皮和食用油。制作時先將牛皮煮熟,把毛刮凈,用刀劃成半尺長、2寸寬的若干塊,洗凈、曬干備用。待食用時,把油倒入鐵鍋里加熱,然后把曬干的牛皮放入能浸沒牛皮的油鍋里,慢慢地油炸,使牛皮發泡、微黃時即可取出。這種油炸牛皮既可下酒食用,也可以用來下米線、米干,是傣家人最喜愛下米線、米干的食品。
油炸青苔
青苔傣語稱為“改”和“搗”,它是從江河里撈出來洗凈后,加工成青苔干片的食用品。油炸青苔傣語稱為“改英”,它的做法是:先將青苔壓成薄餅,撒上細姜片、鹽、水調成姜湯,曬干后而成干青苔片。待食用時,用剪刀把干青苔片剪成巴掌大的小塊,丟進油鍋里煎黃就可以撈出,當作餐桌上的一道菜。
(金陵/編制)(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