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購經理人指數”將于月底首次發布
本報訊4月底,我國將在北京和香港兩地發布“采購經理人指數”,這是中國首次發布這一指數。這一指數是通過產品價格、庫存等基本數據的變化,依據數學模式計算得出的。在許多發達國家,這一指數已經發布多年,采用每月公布和點評的方式反映當前的經濟運行狀況。“這是個重要的信號。”業內專家稱,“這表明中國開始更多地關注物流與采購領域
對經濟運行的影響。”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常務副會長丁俊發表示,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企業的競爭越來越表現為供應鏈的競爭,順應這一趨勢,相對于“中國制造”,我們更應關注“中國采購”。
丁俊發舉例說,一個本國產品,它的出廠價是10元,到美國可能賣到10美元;一個產品的成本是100元,在我國,可能有60元是物流及相關成本。去年我國社會物流總成本為2.9萬億元,占GDP的21.3%,比發達國家高一倍多。如果中國只是制造,而不去關注采購物流領域,這中間巨大的利潤空間就會被外資或外國擠占。要實現國民經濟有效率地增長,成為真正的世界制造中心,必須加強我們的采購和物流能力。一方面要走出國門參與全球采購,以達到供應鏈的最優化,另一方面要吸引國外企業到中國建立采購中心,力爭成為全球“采購中心”。
丁俊發是在日前出席第14屆國際采購聯盟世界大會新聞發布會時作上述表示的。國際采購聯盟秘書長Jack Wagner在會上宣布,第14屆國際采購聯盟世界大會將于今年9月在北京召開。他表示,全球企業界、經濟界、理論界專家學者都密切關注著中國這個世界最大的經濟快速增長和變化的轉型國家,因此,這次北京世界大會的主題就是“經濟全球化:采購聚焦中國”。
“中國經濟的發展令世界矚目,正在改變世界經濟的格局。”Jack Wagner說,“許多跨國公司都在考慮如何享中國采購市場發展的機會和成果。”作為全球最具潛力、增長最迅猛的采購市場,中國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在中國采購逐漸成為跨國公司控制成本、提高競爭力的必然措施,中國已經發展成為世界供應鏈中最重要的一環。目前,越來越多的全球采購商把目光投向中國,一些跨國公司把全球采購中心遷至中國,或在中國設立采購辦事處,推動中國成為崛起的全球采購中心。沃爾瑪全球采購中心已從香港搬到深圳;家樂福在上海設立了全球采購中心,并陸續在中國境內陸續建立若干區域性采購中心;麥德龍也把上海和天津作為中國南北區域采購供應樞紐。
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促使國內企業開始關注采購、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理念。根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的一項調查,我國一些領先的企業已經開始制訂和實施采購戰略,重視外包和供應商關系管理。抽樣調查表明,48%的被調查企業認為供應鏈管理是最重要的,38%的被調查企業認可采購鏈管理的重要性。國內如海爾等企業已經先行一步,開始了自己的全球采購,可以更好地進行資源配置以及達到效益最大化。
“但如何在企業競爭與合作中改進采購管理,形成供應鏈戰略合作關系,這方面我國企業的實踐還比較欠缺。”丁俊發認為,國際采購聯盟世界大會作為全球具有影響力的國際性盛會,它在中國的召開確實表明了全球采購界對中國的“聚焦”,也為中國企業走向世界采購市場提供了重要的學習機會和商業平臺。大會將邀請國內外著名的采購與供應鏈管理專家學者、政府官員與跨國企業,重點從中國正在成為全球制造中心這一現實出發,討論如何開拓中國采購市場、物流市場、供應鏈管理市場,以及如何利用貿易自由化、便利化實施全球采購戰略。同時,為中外企業提供平臺,就公共采購和奧運采購等備受關注的議題進行面對面的交流,進一步推動中國成為崛起的全球采購中心。
作者::陸敏
(來源: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