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甘肅:農民純收入明顯增加 生活水平穩(wěn)步提高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15日 18:0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04年,甘肅省各地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和省委八號文件精神,在宏觀調控中大力加強農業(yè),狠抓有關政策措施的落實。“一降三補”等一系列惠農政策深入人心,農民生產積極性高漲,農業(yè)農村經濟出現了多年來少有的好形勢。據對全省1800戶農村居民的抽樣調查,2004年全省農民純收入明顯增加,生產投入大幅上升,生活水平穩(wěn)步提高。

    一、全年農民收支現狀

    (一)農民人均純收入明顯增加,增量、增幅創(chuàng)1999年以來最高

    受政策性補貼、各種農產品(資訊 行情 論壇)價格上漲以及糧食、蔬菜、棉花、油料、肉類等多種農產品增產等因素拉動,2004年甘肅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852元,比上年增加了179元,增幅達到10.7%,增量和增幅均為1999年以來的同期最高。其中,人均現金純收入為1277.7元,占純入的比重為68.99%;人均實物純收入為574.52元,占純入的比重為31.01%。從純收入的來源來看,人均家庭經營純收入為1228.93元,同比增加120.41元,增長10.86%,其增加額對純收入增加額的貢獻率為67.27%;人均工資性收入為527.58元,同比增加38.85元,增長7.95%,其增加額對純收入增加額的貢獻率為21.70%;人均轉移性和財產性純收入為95.70元,同比增加19.91元,增長26.26%,其增加額對純收入增加額的貢獻率為11.12%。

    政策回暖和市場回暖是2004年農民增收的重要因素。中央一號文件出臺后短短幾個月內,各地相繼推出了一系列扶持糧食生產和農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力度之大、實惠之多、出臺之快、要求之高,均為歷史少有。特別是降低農業(yè)稅稅率,減輕農民負擔;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給農民更多的實惠,使農民種糧積極性普遍回升。僅“一減一增”就使數額可觀的真金白銀裝入農民腰包。從市場來看,農產品價格全面回升,農民出售農產品得到的收入大幅增加,農業(yè)比較效益得到大幅提高。

    1、農、牧業(yè)純收入較快增長,帶動農民家庭生產經營純收入增長一成

    農、牧業(yè)純收入是甘肅農民家庭生產經營收入的主要來源。2004年全省農村居民人均農業(yè)純收入為817.30元,比上年增加107.99元,增長15.23%,對家庭生產經營純收入增加額的貢獻率為89.69%;人均牧業(yè)純收入為155.67元,同比增加13.14元,增長9.22%,對家庭生產經營純收入增加額的貢獻率為10.91%。農、牧業(yè)純收入增加額對純收入的貢獻率為67.67%。

    農、牧業(yè)收入的大幅度提高是農、牧產品產量增加和價格上漲共同作用的結果,但價格上漲是農產品收入大幅度提高的主要因素。

    2、外出務工收入繼續(xù)保持穩(wěn)步增長

    就農村而言,外出務工收入是拉動工資性收入增長的主要因素。2004年,農村居民務工收入在前幾年持續(xù)增長的基礎上仍然保持了相對較高的增長速度,全省農民人均外出從業(yè)收入為252.02元,比上年增加57.38元,增長29.48%,其增加額對純收入的貢獻率為32.05%。

    3、惠農政策出臺,農民得到更多實惠

    2004年,全省農民人均轉移性純收入為69.89元,比上年增加11.08元,增長18.84%。其中糧食直接補貼人均增收4.71元,退耕還林還草補貼人均增收10.66元,此兩項合計增收額即為轉移性純收入增加額的138.72%。政策性補貼增收占到農民純收入增量的8.59%。

    (二)農民人均支出與收入同步增長

    2004年,全省農民人均支出為2261.11元,比上年增加207.96元,增幅為10.13%,低于純收入0.57個百分點,基本上與農民收入保持了同步增長的水平。

    1、生產費用支出大幅上升

    2004年,全省農民人均生產費用支出為682.11元,比上年增加76.81元,增長12.69%。農民家庭經營規(guī)模的擴大和生產資料價格的快速上漲是生產費用支出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其中農民一次性生產投入人均為611.85元,同比增加77.59元,增長14.52%;長期性生產投入人均為70.26元,與上年基本持平。

    一次性生產投入的增加主要是農業(yè)生產費用增加53.18元,增長16.00%,牧業(yè)生產費用增加24.73元,增長17.26%。

    2、稅費改革成果進一步顯現

    隨著全省農村費稅改革的全面推進,一年來由于各級領導重視,措施得力,全省農民負擔比上年明顯減輕。據抽樣調查,2004年農民人均稅費總支出為37.51元,比上年減少6.22元,下降14.22%;比01年減少19.26元,下降33.93%。其中:一產稅為33.21元,比上年減少6.22元,下降15.73%;其他各種收費為2.39元,比上年減少0.73元,下降23.42%;比01年減少30.18元,下降92.66%。減負增收的效果進一步顯現。

    3、生活消費支出穩(wěn)定增長

    隨著農民收入的增加,農民的生活費用支出也有所攀升。2004年全省農民人均生活費用支出1464.34元,比上年增加127.50元,增長9.54%。

    (1)食品消費社會化程度提高。2004年農村居民用于食品消費支出人均703.41元,比上年增加117.03元,增長19.96%,恩格爾系數為48.04%,表明農村居民生活水平已解決了溫飽,進入了小康階段。隨著收入的增長和經濟活動的增加,農村居民的飲食習慣也在不斷發(fā)生變化。2004年人均在外飲食32.49元,比上年增長19.12%。在外用餐支出的快速增長,反映了食品消費社會化程度的不斷提高。

    (2)衣著消費成衣化。2004年農村居民衣著消費支出人均為82.33元,比上年增加8.31元,增長11.23%。其中人均用于購買服裝的支出52.16元,增長17.43%,此項支出占整個衣著消費支出的63.23%,比上年提高了3.22個百分點。人均購買各類服裝1.47件,增長15.47%。農民著裝更加成衣化。

    (3)住房質量提高,居家條件不斷改善。2004年末,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積為17.88平方米,其中鋼筋混泥土結構住房面積達到0.89平方米,占人均住房面積的4.98%,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部分富裕農民已蓋起了小樓,樓房面積占人均住房面積的2.75%,比上年提高0.31個百分點。居家條件也較以前有了改變,2004年,1800個調查戶中使用水沖式廁所的占0.61%;使用暖氣的占3.89%,比上年提高0.82個百分點;使用液化氣的占0.78%,比上年提高0.45個百分點;有69.56%的農戶使用安全飲用水,其中有31.17%的農戶使用自來水,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有2.89%的農戶擁有熱水器;有1.61%的農戶擁有抽油煙機;同時微波爐、吸塵器等也逐漸進入農戶家庭。

    (4)通訊消費成為農村居民的消費熱點和消費亮點。2004年農村居民人均交通和通訊消費支出130.22元,比上年增加20.89元,增長19.10%,比農民生活消費支出增速高9.56個百分點。據分析,交通通訊支出的大幅度增長主要來自兩個方面:第一、固定電話和移動電話在農村普及率提高,為農村居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的便利。2004年每百戶擁有電話機43.67部,比上年增長18.91%,移動電話由于新產品的不斷推出和價格的大幅度下降,吸引了更多農村居民購買,成為通訊消費支出的新亮點,2004年末平均每百戶農村居民擁有移動電話20.6部,比上年增長72.09%。第二、通訊服務費用大幅度增長。通訊設備的增加,帶來相應的服務費支出快速增長。2004年農村居民人均通迅費支出34.55元,比上年增長26.76%。

    (5)發(fā)展型消費增長速度加快。農村居民在滿足基本物質需求后,對提高自身教育和充實精神文化生活的愿望迫切,直接推動著消費結構向更高層次的提升。2004年農村居民人均文化教育、娛樂用品及服務的消費支出202.64元,比上年增加10.81元,增長5.64%。文教娛樂消費支出的增長主要緣于學雜費的增長。全年平均人均學雜費158.04元,增長10.88%,占文教娛樂消費支出的77.99%,比上年提高了3.68個百分點。

    (6)耐用消費品擁有量增加多,結構變化大。以洗衣機、電冰箱、彩電、影碟機、家用計算機等為代表的新大件,繼續(xù)成為農村居民的消費熱點,保持著較快增長勢頭。2004年末,每百戶農村居民擁有洗衣機38.6臺,比上年同期增長12.3%;電冰箱5.7臺,增長4.08%;彩色電視機75.8臺,增長9.2%;影碟機22.9臺增長17%;家用計算機0.5臺,增長50%。此外,摩托車、手機、電話機等大幅增長。每百戶農村居民擁有摩托車29輛,增長20%;移動電話20.6部,增長72%;電話機43.7部,增長18.9%。而以照相機、自行車、黑白電視機、收錄機等耐用消費品為代表的老大件,繼續(xù)受到農村居民的冷落。2004年,每百戶農村居民擁有照相機3.06架,與上年持平;自行車125輛,下降1.74%;黑白電視機28.06臺,下降15.27%;收錄機37.67臺,下降1.6%。

    二、農民增收存在的主要問題

    2004年盡管農業(yè)發(fā)展形勢喜人,農民增收勢頭良好,但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農民收入之所以出現較快增長,實質上是多年持續(xù)低迷之后在政策強化、市場回暖等因素綜合作用下的一種強勁反彈。2004年是國家出臺支持“三農”政策最多、最全面、力度最大的一年,這些政策為推動糧食增產和農民收入增加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同時,2004年也是價格超常規(guī)反彈的一年。價格的上漲甚至超出了人們的預料,對農民增收的作用在某種程度上講還超過了政策的效應。展望來年,政策和價格的效應都可能會減弱,影響農民增收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依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如果沒有新的亮點出現,甘肅要保持2004年農民收入的這種增長勢頭難度很大,增幅很有可能出現較大回落。

    (一)農產品價格的反彈空間有限

    2003年下半年以來,農產品價格反彈非常之快,幾乎所有的農產品價格都漲到了上個世紀中期靠政府干預達到的高水平,不少品種還創(chuàng)了新高。2004年農民生產積極性的迅速回升,收入的大幅增長,除政策扶持外,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價格上漲。價格波動屬于國際、國內市場調節(jié)下的一種供求調節(jié)。作為供求都有限的農產品生產,其價格只能在一定的區(qū)間范圍波動,不可能出現長期的持續(xù)上漲或下跌。因此,來年想繼續(xù)依靠價格上漲來增收是不現實的。

    (二)政策扶持的余地有限

    同以往相比,2004年的扶持“三農”的政策實招最多,中央財政撥款扶持也多。如逐步取消農業(yè)特產稅、實施農業(yè)減免稅政策;推進農村稅費改革,中央財政增加轉移支付;在全國實施糧食直接補貼、良種補貼和對農民購置大型農機進行補貼政策;補貼化肥企業(yè),以穩(wěn)定化肥價格;執(zhí)行糧食最低收購保護價政策,保護糧農利益等等。此外,由中央財政安排的農業(yè)綜合開發(fā)資金、扶貧資金,以及由各部委安排的農產品加工業(yè)專項和鄉(xiāng)村道路建設資金都有明顯增加。上述諸多政策的出臺和實施,為糧食增產、農民增收帶來了直接效應;為農民減輕負擔、改善生產和生活環(huán)境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但政策扶持也是有限的扶持。期望來年國家在2004年的基礎上再出臺新的、大的舉措的要求是過高的,政策效應很有可能減弱。除農業(yè)稅繼續(xù)減免外,保護價收購、種子補貼、對生產資料的生產補貼等政策繼續(xù)強化的空間也是有限的,新的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出臺也將受到財力的制約,因為中國農民之多,人平“多予”50元,農民覺得“沒幾個錢”,但國家就得拿出450億。因此,我們認為農民增收完全靠“多予、少取”也不可能解決根本問題,必須靠農民自身造血功能的增強。

    (三)非農行業(yè)就業(yè)崗位有限,農村“減員增效”、規(guī)模經營短期內很難湊效

    2003年入冬以來,農村勞動力轉移更加步履維艱,農業(yè)規(guī)模經營甚至出現了倒退,這對實現根本解決農民增收難的目標是一個不利的信號。說到底,中國的“三農”問題嚴重就嚴重在農村勞動力轉移難。農村勞動力就業(yè)不充分是農民收入低下的重要原因。更令人憂慮的是,農村轉移出去的勞動力“回流”現象加劇。2004年種田效益相對前幾年好一點,農民的種田積極性回升,在外苦不堪言的打工者紛紛返鄉(xiāng)索要原來承包地的就增多了。有的農民雖然仍在打工,但采取了“離鄉(xiāng)不離土”的形式,即“兼業(yè)”現象更為突出。這與農村“減員增效”、規(guī)模經營的長遠發(fā)展大計是相背離的。這個問題表現在農村,但根子還是在城鎮(zhèn)。城鎮(zhèn)對農村勞動力的吸納能力上不去,農民工在城里就業(yè)難,賺錢難,農業(yè)稍有回暖農民就“回流”,在這個圈子里惡性循環(huán),農民增收的根本問題是不可能解決好的。

    (四)國家調控能力有限,農產品特別是糧食“豐收的危險”依然存在,“谷賤傷農”的幽靈隨時可能卷土重來

    當前,中央在發(fā)展糧食生產上的政策力度不可謂不大,推出的各項財政支持政策不可謂不全,加上打工者的“回流”又使農業(yè)的勞動力投入增加,因此,無論從2004年還是從來年看,糧食等農產品的生產都將是一種增長的趨勢,如果再考慮進口因素,糧食等的供給總量很有可能會出現較大幅度的增長。從糧食來講,供給總量的增長對國家掌握更多的糧源,保障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如果糧食生產和供給量連續(xù)幾年增長,很可能又會重現1998年的狀況,出現地區(qū)性和結構性糧食相對過剩,再度引發(fā)糧食價格暴跌,造成“谷賤傷農”的局面。若這種局面出現,農民收入又將出現徘徊。從我國的情況來看,往往是“促生產”還相對容易些,難在保增收。

    三、保持農民收入持續(xù)增長的政策建議

    盡管農民進一步增收的困難不少,但解決這個問題又勢在必行。我們認為,解決好以農民增收為中心的“三農”問題應成為新時期的一條基本國策。甘肅要實現農民收入有一定幅度的持續(xù)增長,還是應把著力點主要放在以下幾方面:

    (一)要始終把減少農民、提高農民人均農業(yè)資源的占有率作為全省農業(yè)農村工作的第一要務

    農民增收,根本出路在減少農民,其它措施都只能作為補充,起輔助作用,對這一點不能有絲毫懷疑。因此,必須進一步制定優(yōu)惠政策,為一部分有一定實力的農民進城定居提供方便;必須進一步統籌城鄉(xiāng)就業(yè)市場,營造有利于勞務經濟發(fā)展的環(huán)境,確保每年有一定比例的農村勞動力進入城市打工者行列;要進一步支持縣域經濟發(fā)展,努力為“兼業(yè)”農民創(chuàng)造更多的就業(yè)機會;要進一步推進土地流轉,在這個問題上應只能進,不能退。

    (二)要進一步拿出給農業(yè)以政策扶持和財力物力支持的硬措施

    1、進一步加大對農產品生產的直接補貼力度。一是補貼范圍要進一步拓寬,我們認為對所有農產品的生產都應給以補貼,否則會與結構調整“調什么什么少一樣”,出現“補什么什么多”的問題;二是隨著財力的增強,補貼標準應逐步有所提高。

    2、要加大財政對農業(yè)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要把政府支持和農民的勞動投入兩方面的潛力都發(fā)揮好。

    (三)逐步建立農村救助與保險機制,實現社會保障城鄉(xiāng)統籌

    在農村調查中我們深深感到,當前農村應盡快建立健全四種社會保障機制。一是進一步健全農民減負保障機制。當前廣大農民反映最強烈的負擔,不是農業(yè)稅費,也不是人情來往,而是醫(yī)療和教育支出。農村的教育與醫(yī)療花費太重,迫切需要各級政府要把減輕這方面的費用,作為減輕農民負擔的主要工作來抓。二是要盡快建立農村弱勢群體救濟機制。三是要迅速完善農業(yè)風險補償機制。作為高風險的弱質產業(yè),農業(yè)生產不僅面臨著自然災害的風險,而且還面臨著技術風險和市場風險,建立和完善農業(yè)保險體系應是一項重要的配套改革措施。特別要逐步加大國家的調控能力,逐步采用吞吐調節(jié)機制,最大限度地減小農產品市場的波動。

    (四)農產品加工業(yè)要有一個新發(fā)展

    作為一個農業(yè)省份,甘肅農產品加工業(yè)的潛力及優(yōu)勢沒有得到充分發(fā)揮,這也應成為農民增收的著力點。首先食品工業(yè)要率先打破瓶頸;其次飼料工業(yè)要挖掘發(fā)展?jié)摿Γ坏谌蔷毣I(yè)要有所突破。

    (五)正視農村基礎教育的差距,逐步加大投入,逐步在農村普及十二年義務教育

    農民就業(yè)難,素質低是一個致命的問題。提高農民素質,應從基礎教育抓起。當前城市實際上已基本普及高等教育,而外出農民工中多數只有初中程度,不少青年民工初中都沒畢業(yè),文化素質的薄弱,難以適應越來越高的技術性行業(yè)。目前農村基礎教育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主要是政府投入不足,農民負擔不起,與城市的學校“政府投資傾斜、居民承受得了”形成鮮明反差。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甘肅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日本謀任常任理事國
陳逸飛病逝
英國王儲查爾斯婚禮
個人房貸提前還貸
湖南衛(wèi)視05超級女聲
漫畫版《紅樓夢》
網球大師杯官方站
京城1800個樓盤搜索
中國多性伙伴個案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