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如何構建證券行業信用管理體系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14日 16:00 上海證券報

    我國的證券市場僅有10多年的歷史。在短短的10多年期間,證券市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超常規地迅速發展和壯大起來。截至目前,我國的上市公司逾1200多家,證券市場的總市值已達4萬多億元,占GDP的比重達50%左右。然而,證券市場超常規的發展,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我國證券市場的法制建設長期以來遠遠落后于市場的迅猛發展。由于法制不健全、市場規則尚未充分建立并得到遵守,導致了證券市場不規范,各種違法違規現象長期滋生和蔓延,影響了證券市場的有效運行和健康發展。

    證券市場的信用缺失

    盡管近年來證券監管法規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監管手段不斷創新、監管力度不斷加強,機構的規范化運作水平也有了很大改善,但證券行業內的違法違規等失信現象依然不斷發生,且呈現出典型的"信用缺失"特點。誠信意識、誠信文化、誠信環境和信用管理幾乎全面缺失,使得我國證券市場作為一個近乎最高級的市場經濟領域,同時也成為最缺乏"誠信"(支撐市場經濟最重要的基礎要素)的領域。這一嚴重的背離現象,恰恰是我國證券市場波瀾不斷的重要基礎根源。因此,作為證券市場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證券監管的目標之一,誠信及信用管理建設既是當務之急,又是永恒主題。

    我國證券市場的信用缺失并不是孤立的,它正是我國經濟秩序失范、經濟信用缺失狀況在證券市場的蔓延和集中表現。市場經濟秩序的混亂和經濟信用的缺失嚴重地阻礙了經濟的健康發展,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新瓶頸。

    經濟生活領域的誠信,既是道德問題,又是經濟學問題,說到底是一個成本--收益的問題。如信用缺失有利可圖,且不會得到嚴厲的制裁,不用付出太大的成本,經濟活動主體往往不會選擇誠信。如果守信者能得到應有的經濟利益和保障,那么誠信就容易形成風尚。目前在中國證券市場上,信用缺失的成本與收益比率仍然失衡,而其根源就在于制度的缺陷。

    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一個沒有誠信的、參與者缺乏自律的市場,肯定是一個沒有效率的市場,體現為交易成本增加,進而極大地損耗社會資源,制約經濟健康發展。可見,營造一個良好的信用環境對于證券行業的長期發展極其重要。

    信用管理制度是行業生命

    近期,大家都在談論"邊緣化"問題和對證券市場和證券業重樹信心的問題。其實,信心來自信用。要重樹對證券市場的信心,根本上是要依靠證券業(包括各證券中介機構、上市公司、交易所和投資者)自身重樹信用,要調動和提高從業者誠實守信和依法經營、規范運作的自覺性,形成全行業規范健康發展的合力。但是,任何一種伴隨利益沖突的自覺行為從來都不會自動形成,必須輔以必要的外部激勵和約束機制。信用管理體系的作用恰恰在于它能夠激勵誠信行為,約束失信行為。

    (一)信用管理制度的本質在于約束與激勵并存

    信用管理制度是一種以信譽記錄與公示為手段的具有高度自律性的行為制約和激勵的制度安排。誠信建設的根本目的,不是讓政府多一個管理行業的"大棒子",而是造就一種機制,一種無形的激勵與約束機制,和一系列能夠使社會各層面行為主體自動接受或遵守國家法規、社會規則的"規范"。所以,開展誠信建設和信用管理,不是用我們的手去管理社會和人們,而是通過信用約束這種無形管理、柔性管理,更多的是體現市場經濟這只"無形的手"的作用。

    因此,如果說政府依法監管社會經濟活動是一種"有形監管",那么,社會化的信用管理則是一種"無形監督",對政府的社會管理和行業管理是一個重要補充和延伸,對監管法規的有效貫徹是一個重要推動。在現代社會,單純依靠政府行為已不能適應社會經濟管理的要求,因而提出了社會化管理和自律管理的命題。信用管理則是社會化管理的重要途徑。而且,與政府管理具有明顯的單向性相比,社會信用管理還具有推動被管理者自覺規范和自我約束積極性的特點。因此,市場經濟越發達,信用管理機制的作用就越明顯,作為市場經濟的重要制度構成,它對于解決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信息不對稱"和"市場失靈"等問題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具有促進社會文明和生產力發展的直接功效。

    具體說來,完善的社會化信用管理,也有利于提高政府部門的管理效率和效果。主要表現為:增加信息來源和信息供給量,提供信息便利,有利于降低政府的社會和行業管理成本;有利于監管信息的歷史性和系統性,提高信息價值;為政府監管特別是審核審批和監管處置提供簡明的相對客觀的決策參考,有利于提高決策準確性;有利于監管部門有針對性地區分監管重點,合理調配監管力量和資源;可以為監管部門提供綜合預警分析支持;不僅制度本身具有明確的約束和規范作用,而且可以通過調動行為人自覺遵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的積極性,來提高整個行業的規范效果。

    (二)信用管理制度是證券行業在管理制度上的創新

    開展以誠實守信為核心的信用管理建設,是證券行業在管理制度上的創新。證券行業的準入要求比較高,客觀上需要借助系統公正和真實有效的信用信息來輔助日常工作。現有的評估認證和信用信息提供渠道由于存在若干不適應,已難以滿足日益發展的證券市場和監管工作需要,建立信用管理和服務體系,對證券監管更具有輔助意義。

    開展規范化的信用管理,也適應證券業市場化程度高、人員流動性強和人事檔案管理較松散的特點。過去計劃經濟時代,人事管理雖然帶有計劃和僵化的色彩,但管理制度嚴格規范,由于其特有的威懾力作用,使得人們格外重視自己的一言一行,生怕自己的檔案里留下"污點"。近些年來,隨著經濟體制和制度的不斷改革和轉軌以及人員流動性增強,人事和檔案管理沒有采取新的形式及時跟上,信息歸集和記錄管理零散、封閉,客觀上削弱了行為人的信用意識。這個問題在證券行業尤其表現突出。有的人在一家公司出了問題,換一家照樣行得通。這是導致少數不良人員利用上市公司、證券公司平臺大肆謀取個人利益、損公肥私的重要溫床。因此,迫切需要探索新形式新機制,通過建立機構和從業人員系統的信用檔案并輔之相應的公示,既是對現有人事管理的彌補,也增強了信用約束,有助于調動各方面重視和維護行為信用的自覺性。

    隨著信用管理體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監管部門還可以借助信用管理系統提早介入對擬上市公司的信用管理。由于對企業信用信息的系統記錄,首先有利于形成對擬上市公司的行為約束,使企業及早養成誠信習慣,在進入上市程序之前就加強了規范化運作;同時又可以為監管部門日后的審核提供更加全面系統的歷史信息,最大限度地克服了在企業上市之際突擊收集信用信息的局限性。

    (三)誠信建設是證券業和市場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實際上,誠信本來就是證券監管的目標之一,誠信建設本來就是證券業和市場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是當務之急,又是永恒主題,而不是為了市場建設才要搞誠信建設。這一邏輯思維告訴我們,誠信建設、信用管理和證券監管是不可分割的。既不能在市場發展任務完成后,再去建設誠信,也不能先搞誠信建設,然后再發展市場;誠信建設必須在市場建設和發展過程中同步進行。

    開展信用管理,是證券業和資本市場國際接軌的需要。缺乏系統的信用管理,意味著社會、企業和個人缺乏健全的信用記錄,意味著社會交往特別是國際交往中缺乏可信度,缺少相互間賴以溝通了解的渠道。這不僅是中國經濟特別是企業參與國際經濟交流的重要障礙,也增加了國際經濟往來的成本,加大了國際經濟交流成功的難度。有人形象地稱缺乏信用管理基礎的我國企業在國際舞臺上就像不會說英語一樣,沒有國際交流的"共同語言"。當前,資本市場國際化已初露端倪,解決好社會信用這一無聲"國際語言"障礙的必要性也日益突顯出來,需要在證券業抓緊建立信用管理制度。

    目前看來,以行業為主建立信用信息管理和服務體系,并在此基礎上走向行業間聯合共享,將是我國社會信用管理體系建設的發展方向。在整個社會信用管理體系建設尚未成型之時,證券行業有針對性建設相對成體系的信用管理制度,是必要和可行的。

    構建信用管理體系的初步構想

    誠信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一是要有誠信概念和規范或準則(統稱誠信理念);二是要加強宣傳、教育和培訓,使人們了解掌握誠信文化思想和理念,形成誠信意識;三是要有制度保障和相關工作與措施,即"信用管理"。思想理念和規范、教育和培訓、制度與約束,這三個環節在誠信建設中缺一不可,其中,理念是前提,教育是基礎,制度是保障。而最重要和最有促進效應的是第三個環節------信用管理。

    信用管理體系的基本構架作為信用信息的歸集、管理和服務的系統工程,信用管理是一個綜合運作體系。它包含了三大系統(信用信息管理系統、信用信息服務系統、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務的規范系統)和七個環節(信用記錄系統、信用揭示系統、信用評價系統、信用服務機構、微觀層面制度安排、宏觀層面制度安排和管理)。

    實現信用管理體系最佳作用狀態的關鍵在于,是否體系完整、運作機制有效。要使之具有社會化、市場化、產業化、多元化、規模化和規范化等運行機制和特點。按照這一原則目標,證券行業信用管理體系的建立主要應圍繞下述幾個方面展開:

    建立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指標體系;根據系統的功能要求,設計運行軟件;購置和建設信息數據庫及其運行的硬件系統;進行信用信息的征集、錄入;信用信息的整合;提升和延伸信息系統功能;建立信用信息查詢和發布平臺;制度安排。圍繞信用管理體系的運轉,進行制度安排,即制定規范信用系統運作的外部和內部規章規則。一是保障該制度依法運行的相關制度安排;二是提供內部運行規則,規范信用信息經營各環節操作規程,使信息服務機構工作有章可循;三是圍繞信用信息的應用和發揮輔助監管作用,制定相應政策和辦法,使信用制度更好地發揮作用。

    成立信用信息服務機構,也可以采用"政企合作"模式。信用管理屬于社會化管理范疇,應由行業自律組織來管理,民間企業按照市場規律來運作。只有這樣,信用管理系統才有持久生命力。政府的作用是在開創階段做些組織協調和引導工作,并給予政策支持。

    圍繞誠信建設和信用管理制定或完善相應的誠信規范;深入開展宣傳教育和普及工作;推動公司和營業部適應信用管理制度和機制的要求,增強信用意識,建立健全企業內部相應的信用管理制度和機制。

    在此基礎上,將信用系統運行成果與監管部門的日常監管工作聯系起來,發揮好輔助監管作用----------監管部門可以將信用信息及加工成果,作為具體監管手段和工具,如,明確監管部門在什么情況下要求機構或個人出具信用評價報告或提供基本信用信息;依據信用評價報告制定對監管對象的政策措施;依據信用信息庫分類指標和預警指標系統進行重點監控等。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證券行業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日本謀任常任理事國
陳逸飛病逝
英國王儲查爾斯婚禮
個人房貸提前還貸
湖南衛視05超級女聲
漫畫版《紅樓夢》
網球大師杯官方站
京城1800個樓盤搜索
中國多性伙伴個案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