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資源與環境:國際斗爭新焦點令人注目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14日 10:11 中國企業報

  進入21世紀以來,國際形勢不斷發生新的變化成為國際斗爭的新焦點,進而影響著世界各國的社會經濟發展和國際戰略格局。在這些新的國際斗爭焦點中,資源與環境無疑是最為突出的一個。

  世界經濟發展喜中有憂

  近幾年來,世界經濟不斷強勁增長,但喜中有憂,也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負面因素。其中最顯著的問題之一就是能源和原材料價格居高不下和對戰略性資源的爭奪引發的惡性競爭。以石油為例,去年,國際石油價格突破每桶55美元,許多原材料價格亦持續攀升,對世界經濟增長的不利影響異常突出。盡管世界經濟經過結構性改革,對石油危機的吸收能力比20多年前大為提高,但國際原油價格的過快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構成的抑制作用和通脹壓力仍然很大。不僅如此,世界各國經濟對高油價的承受力很不均衡。經過30多年的努力,發達經濟體由于替代能源、低能耗的高新技術和第三產業的發展,抵御高油價沖擊的能力相對較高。而新興工業國家如中國、韓國等嚴重依賴制造業的經濟,對能源和原材料價格上升的敏感性則比發達國家高得多。世界經濟復蘇過程中的需求上升是國際能源和原材料價格的直接拉動因素,發達國家和中國、印度、巴西等發展中國家近來對石油、原材料的需求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控制反控制引發國際戰略資源的惡性競爭

  從環境保護的形勢看,目前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合作與斗爭依然決定著環境問題的主導方向,但是也不斷發生著變化。一些原先局部性、地區性的問題逐漸演變為全球性問題;原先尚不突出、潛在的問題逐漸演變成令人注目的公開性問題。這主要是:

  ——國際戰略因素制約世界經濟發展。一些國際勢力試圖通過控制世界戰略性資源維護自身地位,制約他國的發展。對國際能源價格的走高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直接影響國際石油的供給和市場對國際能源供求關系的心理預期,阻礙了國際能源實現合作共贏格局,引發惡性競爭。

  ——資源與環境利害沖突不斷且呈發展之勢。

  世界經濟秩序的不平等及發展中國家政府和人民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使得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環境問題上的糾紛和利害沖突不斷,并且呈發展之勢。

  一些國家對國際間環境資源擁有權或使用權的爭奪,導致國家之間關系惡化,甚至發展為嚴重對抗;跨國界的環境污染也將引起國家間的糾紛。

  環境、資源問題日益與政治、經濟以及社會問題交織,增加了解決問題的難度。在“國家利益”驅動下,環境外交中的各種矛盾將更加尖銳。環境問題已成為未來國際沖突、動亂的一個重要起因和國際上重要的不安全因素之一。

  ——北強南弱的態勢在短期內將難以改變。目前在國際環境領域,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由于在國際經濟領域中處于強勢地位,控制了整個世界的經濟核心,因而在國際環境合作領域也處于進攻或者主動狀態,而發展中國家則由于經濟基礎薄弱,在國際環境合作領域中明顯處于被動狀態,未來的國際環境合作將會充滿波折。

  能源資源緊張短缺將對我國的經濟安全產生重大影響

  對中國而言,經濟的高速增長,加大了對各種資源的需求,同時也促使世界經濟利益分配格局調整加快,與有關國家之間為爭奪資源和市場、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產生的磨擦日益增多。這使得我國在未來的發展和開放過程中將面臨更多壓力,也對我國繼續參與國際競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國50多年來,我國GDP增長了10多倍,而礦產資源消耗卻增長了40多倍;從1985年到2004年的20年間是我國經濟高速增長期,GDP的年平均增長率達8.7%左右,而且至今發展勢頭不減。應該說,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輝煌的時代,也是最值得驕傲和自豪的時代。但也要清醒地看到,這些成績的取得,我們付出了高昂的代價。特別是自然資源的超常規利用和污染物的超常規排放。在國際能源資源緊張短缺、競爭日益強烈的背景下,我國的能源資源和環境形勢顯得更加嚴峻。

  未雨綢繆 必須切實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總體上看,目前我國的經濟增長仍然沒有擺脫依賴大量物質消耗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協調、難循環、低效率”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世界經濟發展進程的規律表明,當一個國家或地區人均GDP處于500—3000美元的發展階段時,往往對應著人口、資源環境等“瓶頸”約束最嚴重的時期,而我們目前正處于這一關鍵時期。

  隨著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工業化、城市化進程進一步加快,國民經濟將以年均7%以上的速度增長。工業化中期的階段特征是資源、能源的消耗強度高,因而有可能需要比工業化初期有更高的資源和能源消耗的增長率,產生難以修復和逆轉的復合性環境污染。因而,我們必須優化產業結構和地域結構,加快發展模式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切實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采取更為有力的措施,否則我們的環境質量將難以達到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相適應的水平,我們的國家環境安全和可持續發展將面臨嚴峻的考驗。

  (作者系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博士,中國國際交流促進會副會長)

  <>我國GDP單位資源消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2004年,我國消耗的各類國內資源和進口資源在50億噸左右;我國已成為煤炭、鋼鐵、銅的世界第一消費大國,繼美國之后的世界第二石油和電力消費大國。原油、原煤、鐵礦石、鋼材、氧化鋁和水泥的消耗量分別約為世界消耗量的7.4%、31%、30%、27%、25%和40%,而創造的GDP僅相當于世界總量的4%。我國單位產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是德國的4.97倍、日本的4.43倍;目前,我國國內生產總值中單位能源、原材料和水資源消耗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國的石油對外依存度高達50%、鋼鐵為44%、銅58%、鋁30%。我國許多行業和地區資源利用效率低、浪費大。高消耗換來的高增長,導致廢棄物排放多、環境污染嚴重,因此,我國單位GDP的廢水、固體廢棄物排放的水平大大高于發達國家,即單位產值的消耗強度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依靠大量消耗資源支撐經濟增長,不僅使資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也制約了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的進一步提高。

  我國石油資源的突出問題:一是資源供給能力嚴重不足。二是過度依賴國際石油市場。三是主要用油行業的利用效率低下、浪費嚴重。我國人均石油資源量和人均產油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8%和21%。我國已探明的石油可采儲量有限,石油開發和生產增長嚴重滯后于消費增長,供需矛盾日趨突出。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國石油供需缺口很大。如果仍依靠進口彌補石油缺口,我國對國際石油市場的依存度將越來越高,對我國的經濟安全將產生重大影響。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的耗油量相當于美國的1.8倍、日本的3.2倍。我國油田開采的損失率約為1.9%,而美國為0.3%、俄羅斯為0.6%。

  我國水資源面臨的突出問題:一是水資源嚴重短缺。二是水資源利用水平低、浪費嚴重。三是水污染嚴重,加劇了水資源的短缺。我國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目前有1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均水資源擁有量低于國際公認的1750立方米的用水緊張線,其中有9個地區低于500立方米的嚴重缺水線,嚴重制約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未來水資源供需矛盾將更為突出。據預測,到21世紀中葉我國人口達到16億峰值時,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將減少到1750立方米,屆時全國的大部分地區將面臨缺水甚至嚴重缺水的局面。我國工業用水效率總體水平較低,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差距懸殊。我國每萬元工業增加值取水量為90立方米左右,約為發達國家的3—7倍;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約52%,而發達國家則在80%左右。

  我國人多地少,人均占有土地和耕地面積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和五分之二。在我國2000多個縣市中,目前有600多個縣市人均耕地面積在世界公認的人均耕地警戒線0.8畝以下;另一方面,浪費和破壞土地資源現象嚴重。目前我國年生產實心粘土磚已超過5000多億塊,以此數量計算,每年毀壞和占用耕地95萬畝;我國現有煤矸石山1500多座,累計堆存量34億噸,占地20多萬畝。






談股論金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日本謀任常任理事國
陳逸飛病逝
英國王儲查爾斯婚禮
個人房貸提前還貸
湖南衛視05超級女生
漫畫版《紅樓夢》
網球大師杯官方站
京城1800個樓盤搜索
中國多性伙伴個案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