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在鹽池縣林業局獲悉:該縣大力發展退耕還林(草)后續產業,采用林草、林藥、林果、林柳四種獨具特色的還林模式,逐步形成了牧草、中藥材、干鮮雜果、經濟林等產業優勢。
鹽池縣目前以紫花苜蓿為主的優質牧草累計留床面積達100萬畝,有力地帶動了當地舍飼畜牧業的發展,全縣羊只飼養量比禁牧前增長了12%。以檸條為主的灌木林保存面積達到
224萬畝,形成了100萬畝以上的采種基地。在正常年份,每畝林地結果實1.0至2.5公斤,至少可采收檸條籽100萬公斤,逐步可實現創收1500萬元。另外,將檸條粉碎轉化為飼料的項目經國家計委批復已啟動,預計每年經濟效益可達到2500萬元。40萬畝沙柳單賣柳條每年畝收入400元。林藥后勁更不可小覷,該縣共計有藥材152種,尤其以甘草、苦豆子、麻黃、銀柴胡、黃芪等沙生道藥材品質最優。縣科技局已在各鄉鎮培訓農民技術骨干100名、培訓大田種植戶1000戶;去年,該縣推廣種植甘草1.9萬畝、黃芪2060畝,今年將再推廣種植各類沙生道藥材2.7萬畝。高沙窩鎮施記圈村村民汪軍扒開沙土,指著僅一年半就長成直徑達兩三厘米的甘草對記者說:“去年移栽的300畝甘草,預計今年最低收入60萬元,還有100畝黃芪、100畝柴胡和600畝直播甘草,3年內預計可創收300余萬元。”
據該縣林業局負責人介紹,去年縣林業部門集中收購檸條籽1000噸,農民實現現金收入1300萬元。花馬池鎮土溝村有50戶人家,戶戶采籽,采籽收入達5000多元。在沙柳集中的花馬池鎮芨芨溝村,許多婦女每年都能“編”出4000元左右的現金。
(信息來源:寧夏商務廳) (信息來源:寧夏地方商務之窗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