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價格紛爭又遇品牌尷尬
中國生產了世界上80%的羊絨原料,羊絨制成品出口也穩步增長,但在國際羊絨制成品市場上,卻難覓那些響當當的國產名牌。
從12日于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首屆“中國國際羊絨論壇”上了解到,盡管我國羊絨
產業已開始走出簡單依靠原料出口、價格大起大落的紛爭格局,但國際品牌的缺乏卻成為中國羊絨產業的又一尷尬。
羊絨作為一種高檔紡織原料,素有“軟黃金”、“鉆石纖維”之稱。根據論壇主辦方之一——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提供的資料,世界上最好的羊絨出產在中國,中國是世界羊絨原料第一生產大國,羊絨年產量約占世界總產量的80%。
長期以來,由于市場不成熟、缺少規范與協調,我國羊絨產業出口一直以原料為主,并在價格紛爭中大起大落。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會長曹緒岷告訴記者,1988年、1994年和2000年,我國爆發了三次羊絨“價格大戰”。當時原絨價格最低時跌破成本價,最高時超出成本價四五倍。“價格的暴漲暴跌,不僅嚴重損害了牧民的利益,也使生產企業面臨很大風險。三次價格的大起大落,使不少企業破產。”
近年來,我國羊絨原料出口不再增長,價格也基本穩定,而制成品的出口開始穩步增長。統計數據顯示,1994年以前我國生產的羊絨有85%出口,到2004年這個比重下降到40%。與此同時,我國羊絨制成品出口不斷增長。以2004年為例,羊絨圍巾出口3.867億美元,增長44%;羊絨衫出口3.395億美元,增長49.8%;羊絨紗線出口2.483億美元,增長60.8%;而作為原料的羊絨及無毛絨出口2.343億美元,比上年下降近7%。
但曹緒岷指出:“我羊絨制成品出口的增長,一方面因素是國內本土企業發展的結果,另一方面也應看到,許多海外羊絨加工企業將重心轉移到中國,一些國外著名大企業在中國進行合資合作,加強了國內生產的能力。而在國際市場上,真正屬于中國企業自己的品牌卻基本沒有。我國出口的羊絨制成品,要么是外資企業的品牌,要么是國內企業接受國外訂單進行的貼牌生產。”
寧夏中銀絨業有限公司去年出口5000萬美元,在國內企業中名列前茅。該公司副總經理章建武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坦言:“我們公司出口還是以原料出口為主,制成品出口主要依靠國外訂單、貼牌生產實現。”
“從生產工藝、質量上看,國產羊絨制品與意大利、英國、日本這三個主要生產國差距不大。關鍵差距在品牌,國際市場目前還沒有接受中國品牌。”章建武承認,“只有品牌才能讓‘軟黃金’真正產生出黃金般的效益。”(信息來源: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