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重點公司年報的逐步披露,QFII另辟蹊徑的投資策略徹底展現在中國投資者面前。就整體投資收益水平看,在復雜多變仍處于熊市的中國證券市場上他們的投資手段確實高人一等,特別是在規避政策及市場風險的前提下所獲得的穩健盈利能力和國際化的研究視野,的確值得我們重點研究。
動向一:弱勢策略安全至上
弱勢中安全至上的策略直接導致其繼續重倉持有可轉債并大舉增持擁有封轉開概念的小盤封閉式基金。雖然對于QFII重倉持有可轉債并非是什么新聞,但2004年4月以來在A股市場連續調整的情況下,可轉債市場以其極佳的抗跌性,成為市場的避風港,這讓QFII在弱勢中保存了實力。在類似策略下QFII大量增持小盤封閉式基金的重要原因是其業績優良且分紅派現能力強,同時在折價率高和存續期臨近封轉開的預期下投資風險相對較小。因此2004年下半年以來就成為QFII集中增持的對象。
動向二:快進快出盈利至上
雖然QFII所持有的重倉股一般都有成長性做后盾因此持有時間普遍較長,但這似乎不適用于國內的QFII,因為從統計看以一個季度和半年為期限的操作策略被QFII在2004年重點采用。這從我們對QFII的重倉股2004年9月30日與12月31日持倉變化的統計就可以清楚地看到QFII快進快出的短炒策略。如瑞銀對福耀玻璃、瑞貝卡和外運發展,德意志銀行對上港集箱,摩根士丹利對鹽湖鉀肥和北新建材,美林國際對深高速等等操作就是最好的證明。
動向三:獨立的反向操作
QFII的操作上有很強的獨立性,特別是當基金涌入時采取人取我舍的操作策略果斷了結尋找新的投資機會,這點QFII在基金四季度重倉介入鹽湖鉀肥、福耀玻璃、鹽田港后所采取的減倉操作策略體現得最明顯。當然在可選擇的品種有限的前提下QFII也一改過去單獨持股現象,扎堆現象也逐漸增多,如德意志和大摩的中興通訊;瑞銀和德意志的新鋼釩和北新建材;匯豐和荷蘭銀行的上海電力;花旗和第一波士頓的浦發銀行;蓋茨和德意志的南海發展;瑞銀、大摩、荷蘭銀行和蓋茨的瑞貝卡和廈門鎢業等等,但對于盤中適時的增、減持操作也相當明顯,如新鋼釩和瑞貝卡在其他QFII介入的同時原有的卻出現相應的減持跡象。
動向四:注重成長性與多元策略
以QFII2004年底所持有的10大重倉股看(剔除另類的中興通訊),目前的平均股價高達10.21元,是同期兩市A股平均股價的1.9倍,但平均市盈率只有19倍,遠低于市場平均的27倍,而且如果就動態市盈率看,2005年只有15倍,因此成長性突出。隨著QFII調研范圍的擴大和研究的深入,其持倉品種從2003年底的長電和寶鋼等超級大盤股到2004年中期的燕京啤酒、鹽田港和福耀玻璃等中盤股,到目前介入廈門鎢業、瑞貝卡和金鷹股份等小盤股已形成大、中、小型公司并存合理的多元持股格局。
動向五:不買帶B或H的A股
由于歷史原因所形成的同股不同價的現象在內地A股與B股及香港H股市場中特別突出,這就直接造成QFII在選擇該類上市公司時有了參照系,因此QFII很少介入擁有B股或H股的上市公司,即使出現如青島啤酒、海螺水泥和海南航空這樣A股股價低于H股和B股的價格也沒有吸引QFII的注意力。瑞銀和摩根士丹利只選擇深赤灣B及同類的鹽田港B和深南電B而放棄同質的A股就是最好的證明。
動向六:選股視野國際化
雖然伊利股份前期一直是QFII的重倉股,但當它們研究發現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上的缺陷時就堅決離去,避免了其2004年底的暴跌。但對于像中興通訊這樣產品國際化高、中、低端市場都占有份額并具備國際核心競爭力的公司,QFII自介入以后一年多以來始終不離不舍,而最新介入的瑞貝卡和廈門鎢業也因為產品擁有國際核心競爭力而被QFII大舉增倉。燕京啤酒作為亞洲第一大啤酒生產企業而被QFII四季度繼續增倉,古越龍山和金鷹股份因為是黃酒第一品牌和最大絹紡企業,長江電力、寶鋼股份和上港集箱分別是中國最大的水電、鋼鐵和港口類上市公司而被QFII繼續重倉。
本版作者聲明:在本機構、本人所知情的范圍內,本機構、本人以及財產上的利害關系人與所評價的證券沒有利害關系。
本版文章純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文責自負。讀者據此入市,風險自擔。上海證券報 東吳證券研究所 江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