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誰說了算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13日 11:01 證券時報 | |||||||||
保值增值是管理國有資產的一條紅線,這些年的一些國資改革的爭論往往是圍繞這個基本原則展開的。最近,筆者聽一位證券監管界的資深人士說了一個真實的故事。有家國資賓館建造時花了5000萬元,后來改制,以3000萬元的價格賣給了一家民營企業。交易完成后,議論出來了,有人以出讓價格比成本還低2000萬元為由,指責國有資產流失。想不到的是,指責傳到民營企業老板的耳朵里,他不干了,要求以2000萬元的價格重新賣給國資部門。原因在于,這家賓館因地理位置等原因實在是不好經營,實際價值大大
自從國資改革之日起,我們就對國資提出了保值增值的原則性要求。其中,保值是基礎,增值是目標。然而,實際運行中,資產的價值往往會發生變化,在資產交易中,需要按市場價格進行重新計算。但由于人們簡單理解保值增值使問題復雜起來。 去年郎顧之爭之后,國資管理部門倍感保值增值的壓力,行為變得極為謹慎,甚至直接干預國企行為。突出的問題有二:一是有些國有資產的劃轉不與國企商量,不按《公司法》的規定,未履行程序就實施;二是將國企的投資管得過死,有的地方國資委規定,凡500萬元以上的投資須由國資委來決策。每個行業都有其運行的特點,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發展戰略,國資委不是萬能的,怎么可能對每個企業的投資作出正確的選擇?因此,國資委成立時間不長,但批評其管得過寬或過死的聲音就不絕于耳。 當然,國資委的行為是特殊環境下的特殊選擇,但這些行為已影響到國資改革和國企改革,影響到公平與效率,也影響到證券市場的發展。一股獨大是我國證券市場的一個根本性的問題,由此造成了大股東占款、問題高管頻出、上市公司不分紅等諸多問題。一股獨大的問題已討論很多年,規范國有大股東已呼吁了很多年,為什么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原因就在于國資管理部門不積極。當前的一個熱點問題———股權分置千呼萬喚出不來,不是證券監管部門不積極,問題在于國資委等部門的態度。 政府的職能,主要是提供公共產品、解決市場缺陷,從這個角度來看,國資的主要價值是維護社會的公平與效率,其社會效益應當高于經濟效益。當然,既然是資產就要尋求價值最大化。 國資實現了一定程度的保值增值,并不意味著沒有流失。現實中,這樣的例子很多。某國有藥廠改制時作價2億元出售,高于其固定資產凈值,但改制一年后,其商標等無形資產評估價值就達到了10億元。這到底是增值還是流失呢?因此,我們需要對國資價值進行科學的衡量,而不是機械地守住保值增值的底線。 導致國資流失的主要問題是內部交易,盡管我們已推行公開交易、資產評估審核等制度,但操縱的情形仍很嚴重。如果我們能夠找到科學衡量國資價值的辦法,可能就能更好地建立國資交易的制度,更好地防范國資流失,從而實現真正的保值增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