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美國投資銀行高盛公司的報告稱,國際油價已進入“超級上漲期”,每桶可能高達105美元。這一預期加上市場擔憂煉油廠產能未能追上需求增長,紐約油價上周每桶曾直迫58美元,再創紀錄。不過,其他投資銀行如摩根大通、BarclayCapital及IFRMarkets,都認為高盛的觀點太過“激進”。負責全球能源策略的摩根大通副總裁KatherineB.Spector預期,美國WTI油價在今年平均為45.25美元,倫敦布蘭特油價則在42.25美元;而明年WTI會在40.74美元,布蘭特約37.74美元。不過,市場仍然預期油價會走高。除了普通消費者之外
,一些基金的參與也是油價看漲的重要原因。Spector指出,對沖基金、營運油氣貿易的公司以及其他投資者的加入,是原油市場興旺的一個原因,但更為重要的是,連投資策略保守、以長線投資為主的退休基金,為了怕錯失投資機會,近兩年都積極加入這個市場,這使得油價不斷向歷史高位挑戰。從全球投資環境來看,一方面,互聯網泡沫的爆破、弱美元,以及低息環境,都引發投資者尋覓新的投資機會;另一方面,“中國故事”使得包括原油在內的商品產品(CommodityProducts),成為投資者新寵。據摩根大通的統計,即使商品價格下跌,國際投資機構也愿意投資,數據顯示他們投資于商品的資金由2001年的100億美元,增加至2003年的400億美元。從這個趨勢看,未來國際油價的維持高位,還有很強的動力(或支撐力)。(來源:安邦《每日經濟》
(信息來源:貿研院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