鶩遠
4月12日的國債市場再演火爆場面,早盤略微低開后,在買盤的推動下逐級走高,最后以全天最高點101.45點收盤,漲幅達到0.37點,成交量則略有萎縮。
進入2005年以來,國債指數連續拉出4根中陽線,累計漲幅已經達到6.11%,離前期的
最高點102.08點僅一步之遙,按照目前的速率,最多需要兩個交易日就可突破。在此形勢下,投資者不得不關心國債還會漲嗎?甚至不得不思索投資國債就沒有風險嗎?
正如幾乎所有商品的價格最終都取決于供求關系一樣,國債同樣是在強勁的需求推動下快速上漲的。目前市場囤積的機構資金主要來自于銀行、保險、債券基金,在沒有更好的投資渠道的情況下,債券幾乎成為他們惟一的選擇。由于市場普遍擔憂的加息、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等緊縮政策都沒有出臺,給了投資者足夠的勇氣去推動價格走高。雖然債市價格已經高企,但對于一些機構投資者仍然有收益可賺,這是他們敢于做多的主要原因。
筆者發現銀行平均資金成本大約在1.2%-1.4%左右,甚至更低,只要1年期國債的收益率還沒有降到成本之下,就有收益;當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下調到0.99%后,從超額準備金中撤出來的資金對收益的要求會更低;一些債券基金的資金成本尤其低,而其投資者又沒有絕對收益率要求,找到可投資的品種就成為惟一的驅動力。在這些強烈的投資需求下,債券市場異常火爆就不足為怪了。
但是,是市場就有風險。在短期內,投資者已經不再擔憂利率風險、通貨膨脹風險,似乎政策給了他們定心丸。目前的債市已經從投資演變為炒作。一旦淪為炒作,價格預期就成為惟一的可變因素,如房地產市場、期貨市場,在投機的心態下,炒作者總把希望寄托在后續資金的追隨上。如果沒有相應的信號能夠改變他們的價格預期,也許上漲是惟一的出路,畢竟大家的收益更多來自價差,因此投資者都不希望下跌,可以推測債市應該還有繼續上漲的空間。
不過,筆者還是要多談些風險,因為投資者畢竟害怕風險。雖然短期內投資者對于風險已經有些麻木,但是對于后市還是充滿擔憂,從其小心謹慎推高的操作中就可以反映出來。與以往的市場最大的不同是,現在的參與者多是機構投資者,其對風險的承受力已超過以往任何時候。如果市場上漲太高,他們可以適當拋售手中籌碼;實在出不了手,就持有到期,獲取票面收益,價格風險就被輕易化解。這與當年券商占據債券市場的時候確實有所不同,券商由于流動資金到期的壓力,不得不拋售手中的債券,而被迫遭受價格風險。因此,債市風險仍是存在的,只是占據市場主流的機構有更高的承受能力。那么,筆者在此提醒部分投資者的是,要對自己的資金性質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否則價格風險、流動性風險隨時會讓你遭受損失。
《國際金融報》 (2005年04月13日 第七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