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白
按常理,無論是時間還是空間,近,總該是比較清晰的;而遠,則容易讓人模糊。最近,見到兩件事,讓我發現近的模糊和遠的清晰,并在這種模糊和清晰中,看到企業經營行為的高下之分和智拙之別。
一位朋友告訴我,買了一袋食品,包裝上寫有生產日期見封口字樣,而在塑料袋的封口,對著日光照了半天,也難看到準確的生產年月和保質期限,含糊得讓你擔憂保質期有沒有超過,食之不安,棄之不忍。朋友埋怨,商家為什么不能把生產年月和保質期清楚地告訴消費者呢?一、二年的食品保質期,都不敢大膽負起責任,如果有其他商品需商家承擔更長期的質量擔保,這樣的商家能負責任嗎?
剛巧,有媒體報道,廣州市政府有關部門接到英國一鋼鐵企業函件,稱廣州海珠大橋用該鋼廠提供的鋼架構件已達100年,即將超過保質期限,如繼續使用該橋,需嚴加檢測。100年是一段漫長的時日,如果這家鋼廠不發這一函件,海珠大橋有恙也不會去找這家鋼廠,可能已無人知道大橋鋼材由哪家廠提供。可是,這家鋼廠并不以用戶的遺忘來免除自己的責任,而是按嚴格的程序進行操作,這種科學精神和負責態度,使用戶深感企業的經營道德,萌升的信賴是不容置疑的。
一個十分遙遠的產品質量期限都留存在企業的檔案中,牽掛在企業運作的管理程序里。即使百年,也會清晰如昨地告知用戶。而一種幾乎即買即食的商品,卻要玩一些模糊的把戲。有人說,這是因為社會法制環境的不同,導致企業的責任意識差異。但是,如果企業認定消費者是市場的裁判,消費者的選擇會決定企業的命運,那么,你就會當好消費者的“保姆”。這種認知,檢驗著企業的經營智慧。
《市場報》 (2005年04月12日 第二十四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