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
為期3天的2005“紡織服裝跨國采購交易會(女裝)”近日閉幕。這場應國際買家多番要求而生的專場交易會,不僅證明了2005年紡織行業配額的取消,正在使中國紡織行業迎來新的發展契機,更重要的是,與會廠商中,409家國外采購商與128家國內生產商的懸殊比例,讓國內會展業看到了走專業化道路的春天。
供需雙方的共同困惑
中國是紡織業大國,2004年,僅服裝出口額就達到620億美元。2005年紡織行業配額取消,無論對跨國采購商還是對國內生產廠家,可以說是提供了一個更好的發展契機和貿易平臺。
但目前貿易雙方均存在困惑。應該怎樣尋找供應商?如何控制時間和各類成本?怎樣才能獲取必要的信息?此次交易會協辦方、全球最大的紡織服裝買家管理機構———美國達拉斯市場管理中心負責人坦言,盡管一些大采購商來中國已有年頭,但大量中小采購商卻沒有精力和能力來了解中國市場。
“跨國采購商在尋找供應商,我們國內生產廠家也在尋找商機。”此次交易會主辦方上海世貿商城負責人也提出了類似的問題。
專業展會不在人多
會展業有關人士指出,供需雙方的共同困惑,其實是會展業的一個機遇。據了解,去年9月上海世貿商城也曾組織過一次紡織服裝跨國采購交易會,雖然參展廠家眾多,很多采購商依然沒有找到目標廠家,所以才有這次女裝專場交易會。為提高成交率,這次開展前,他們將供需雙方的需求梳理后進行“展前配對”,使很多廠商一開展就直接找到了目標對象。
“人不一定多,但效率一定要高。”在眾多業內人士看來,這其實就是對會展業提出的專業化要求。
據悉,由于此次交易會采購商超過供應商的局面,今年9月上海世貿商城將再組織一次專場交易會。
《市場報》 (2005年04月12日 第二十八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