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慧
佘祥林的案子將在4月13日重審,這意味著一個人的11年沉冤終于有了昭雪的機會,但是,一個人11年的時光又拿什么去補償?
同期,和佘祥林有著相似甚至更為悲劇性命運的還有一個人——聶樹斌。這個河北石
家莊的普通工人,10年前因“強奸殺人”罪名被判死刑,被處決時不滿21歲。然而10年后,河南警方抓到的一名犯罪嫌疑人王書金,其供認,自己當年曾在石家莊強奸殺人,所殺之人正是聶樹斌案件中的受害人。3月17日上午,河北省公安廳告知媒體,該案調查小組已成立,核查落實工作正在進行。
這一冤案的“炮制”與佘祥林案件有相似之處,都是命案,都屬于“從重、從快”的“嚴打”范疇,因“目標明確”而導致了審訊、判決過程的扭曲。據當時的報道稱,干警們只“經過一個星期的突審”,聶樹斌就“交代”了自己的“罪行”。而佘祥林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回憶,當時自己被連續審訊了10天10夜,連打帶罵不準睡覺,最后審訊人員還趁佘迷迷糊糊之際抱來一摞材料,強行讓其簽字摁手印。
法學專家指出,正是當地公、檢、法機關踐踏司法程序,極力追求佘祥林獲罪而致使其蒙冤11年。
這看起來是司法機構在審判中處理失當造成的惡果,但往更深的層面思考,這其實反映出我國司法監控體制的缺失。公、檢、法機關的設立本意是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是代表著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根本利益,是一種人民公權的行使。但因缺乏獨立的監控力量,這一公權常常失去了對人民負責的基本態度。
佘祥林的哥哥介紹,當時他們并未看到張在玉的尸體,在問派出所憑什么認定時,警察的回答是:這個不由你說了算,政府肯定沒有錯。前文提到的聶樹斌事件中,當另一個兇手出現,真相的輪廓在今天已經漸漸浮現之際,聶的父母找到石家莊市中級人民法院,討要當年聶樹斌的判決書,卻遭到拒絕。法院的答復是,可以觀看,不能復印。
從法理上說,國家公民具有知情權,而只有保證整個案情的程序細節充分暴露在陽光下,那些可能的陰影才無處藏身。但恰恰是司法系統在整個工作程序中,包括警察的審訊過程、法院的訴訟程序、審判結果公正與否的考量等等,都沒有一套完善的機制去促使其自覺地把一切細節都擺到臺面上來。
有評論認為,我國警察系統可以像香港特區一樣建立警監會,提高對警察系統的反饋和監督力度;并將法院系統的陪審員制度改為陪審團制度,在審判中引入良性變量,對審判的公正起到促進作用;甚至可以適當開放私家偵探,用競爭手段刺激警察系統的效率等等。
事實上,這些都不是眼下的討論重點,現在我國司法系統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樹立起對全國人民負責的根本態度,從而從基礎上建立一套機制去監督、控制在司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陰暗行徑。對于一個需要對全體國民負責的公權行使體系,陽光可能是眼下最重要的東西。
(侯穎/編制)(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