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祖笙
新聞點擊:重慶市教委日前出臺文件,進城民工子女也可享受國家“兩免一補”的待遇。另外,市教委還要求:無論用彩版教科書,還是用黑白版,盡量保證一個學校的學生使用統一版本。
評:這個文件的出臺,意味著重慶市正朝著實現教育公平方面邁進。但“也可”兩字,讓人細想其實不是個滋味。
什么叫“也可”?也可亦即原本是不可的,現在因了某種原因,過去不被允許的,現在被允許了。事情具體到進城民工子女在重慶市也可得到救助,這個“也可”就來得不太容易,其間包含了許多人對實現教育公平長久的、泣血的呼喚。“也可”的背后是沉重的。
有多少“也可”本該省去?人類生活的內涵大抵相近,只是生存的形式不同罷了。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人,就等于人!可現實中人卻被劃分成了三六九等:你我他自出生之日起就被界定成了農業人口或非農業人口;若置身另一座城市,“一不小心”又被界定成了“外來務工經商人員”……這種身份的標志,極大地制約了部分人群的發展,無形的羈絆甚至可能伴隨其一生。多少人為了贏得某種“也可”,而得進行數倍于旁人的努力。有些“也可”的出臺,乍看是進步,細想卻是我們又走了一段本來就不該走的彎路。
國家推行“兩免一補”的政策,意在幫扶貧困人群子女就學,在現有國情下盡可能實現教育公平,各地均有責任有義務不折不扣地讓這一政策得到實施。只要進城民工確有經濟困難,其子女就學就該在“兩免一補”之列。我納悶重慶市教委怎么是“盡量保證一個學校的學生使用統一版本”,而不是“必須”使用同樣版本的教材。“也可”不能帶有“恩賜”的意味!
真正洞悉了人就等于人這樣一層道理,并在制度的設計上遵循了以人為本的原則,社會方能大踏步前進,并少一些讓人覺得不是滋味的“也可”!
《中國經濟時報》
《市場報》 (2005年04月12日 第八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