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消費 > 部分止痛藥存在心血管風險 > 正文
 

從美國警示止痛藥風險事件看中國藥害危機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12日 09:08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4月12日電《中國青年報》今日刊載評論指出,4月7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出警示,芬必得、扶他林、阿司匹林等21種消炎止痛藥,均有潛在的心血管風險,該局已要求這些藥品生產廠家在其說明書中加入黑框警示。消息甫出,輿論嘩然,公眾質疑:為什么這樣的警示不是由國內權威機構發布,而是來自境外?我們的藥品不良反應監測機制為什么老是慢半拍?

  藥能治病,但也可能產生有害反應,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遺效應、過敏反應、繼發反應等,這叫藥品不良反應,也稱為“藥害”。有資料顯示,中國每年約有500萬到1000萬的住院病人發生藥物不良反應,其中嚴重者可達25萬到50萬人。這些觸目驚心的數據,以及接連發生的“PPA事件”、“安乃近事件”、“芬必得事件”,讓諸多業內人士驚呼,“藥害”已經危及百姓用藥安全的“大堤”,構建中國的藥品不良反應機制,勢在必行。

  事實上,中國從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實行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制度。但有多少家醫院、多少家制藥企業、多少家零售藥店嚴格執行了這些規定呢?數字或許能說明一些問題。《中國消費者報》曾報道,1989年至1999年的十年時間,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收到的不良反應報告總計4000余份,2000年收到的報告達4700多份,超過了前10年報告的總和,之后連年翻番,去年達到7萬多份。

  盡管如此,對照每年每百萬人口應有200份到400份藥品不良反應病例報告的國際標準,中國2004年的每百萬人口報告數不足60份,僅為標準的1/5。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收到的報告,約99%為已知的藥品不良反應,根本達不到風險管理目的。更為關鍵的是,在實際執行藥品不良反應強制報告制度中,企業的報告數只占總數的1%,而這一比例在美國為90%以上。

  中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數量少,并不代表用藥水平高,更不代表不良反應發生率低,而是反映了制藥企業和醫療機構責任的缺失。面對巨大經濟利益的誘惑,我們能奢望企業的良知與責任嗎?我們應借鑒發達國家監控藥品不良反應機制和辦法,進一步完善相關法規,建立嚴厲的懲罰性賠償措施,建立藥害事故補償機制,讓違規者無處藏身。(青安)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芬必得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日本謀任常任理事國
健力寶事件
2005中超聯賽揭幕
騎士號帆船歐亞航海
最新汽車電子雜志
漫畫版《紅樓夢》
安徒生誕辰200周年
京城1800個樓盤搜索
《新浪之道》連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