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經過3年努力,探索出利用科技發展經濟的有效途徑,即“科技金源行動”、“科技金橋行動”和“科技金穗行動”。廣西以“三金”行動為載體,構建技術進企到村入戶的橋梁,疏通技術轉移的渠道,加快產生新產品、新的經濟增長點,組織實施推動性、實效性強的大項目,從而保證科技創新各項工作扎扎實實向前推進。三年來,廣西組織實施項目5000項,其中促成農業新產品實現產值510億元,工業新產品實現產值841.39億元。
科技金源:加強技術創新和引進
科技金源行動是以項目的形式,認定并掛牌了25家科技金源單位,圍繞“出成果、建平臺”的目標,建立完善的建設方案,加強科研團隊的建設,以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為主要研究方向,解決廣西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技術、共性技術和關鍵技術問題。組織開展了1388個各類研究課題,已完成項目545項,技術轉讓32項,收入627萬元,產業化項目38項,產值3.25億元。
廣西各地還積極地開展了“一招三引”活動,為產業競爭力提升和區域經濟發展引智、引技,從而帶動產業結構的調整。三年累計引進推廣農業新產品2228個(次),在培育、引進試驗的農作物新品種中,又有218個優質、高產、抗性好、適合廣西種植且經濟效益較高的農作物新品種發揮良好的經濟效益;引進推廣農業實用技術1424項,重點建設的10個現代農業園區和30個農業創新示范基地已逐步成為各地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示范的源頭,建立起了各類農業科技示范基地261個。此外,廣西的專利申請授權持續增長,2002年申請1927項授權1054項,2003年申請2250項授權1331項,截至2004年11月申請2055項授權1143項。
科技金橋:引導技術進企入村
創造和引進了好的技術,形成了有市場并能夠推動經濟發展的新產品。如何疏通技術轉移的渠道,讓新技術新產品為民所用走向市場?這首先需要搭建好橋梁。
科技金橋行動正是出于這方面的考慮,完善網絡體系、搭建技術知識傳輸的橋梁,重點抓了“六網”、“三中心”的建設。以項目推介、企業診斷、科技信息服務、“一周兩會”、科技服務縣域經濟、技術配送等形式和載體服務經濟,服務企業,真正起到牽線搭橋讓技術進企到村入戶的作用。
廣西生產力促進中心網絡服務體系構架基本形成,廣西90家生產力促進中心覆蓋了14個市,三年來共服務企業推廣技術項目448項,開展信息服務1.9萬項,為企業培訓各類人才5.66萬人次。高新區產業服務中心各類孵化器累計33個,孵化畢業企業累計73家。
廣西科技信息網基層服務示范點數量達到1311個,逐步向鄉鎮和村屯延伸,在聯系市場、提升新技術新成果和網上科技咨詢等方面作用越來越凸顯,累計發布各類信息40多萬條,促進產品銷售60多億元。
科技金穗:加快科技成果轉化
科技成果轉化一直是一個難題。針對這一難題,廣西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科技金穗行動的有效實施促進了廣西科技成果轉化,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效。
積極組織科技進村入戶到企,促進農民增收、企業增效。已建立了科技示范村1800多個、科技示范戶11多萬戶,從中培育了一批科技種養大王、能手,科技示范戶累計引進推廣農業新品種1700多個(次),應用農業先進實用技術1200多項。組織了5萬多人次科技人員下廠,36萬人次科技人員下鄉,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科技培訓2.5萬多人次,企業職工崗位職能培訓64萬多人次,組織農民實用技術培訓1700多萬人次;在227家企業開展了產品創新示范,扶持培育了科技型企業257家。
信息技術應用在農業和農村也取得明顯成效。“電腦農業專家系統”在30個示范縣應用,種養面積213萬畝,畝均增產12.6%,畝均增效30%,畝均降低成本3.2-15.5%,培訓農民36萬人次。
經過3年的努力,廣西已初步建立了柳州、桂林、南寧制造業信息化技術平臺,建立了7個制造業信息化技術服務中心,覆蓋了廣西主要城市和主要行業。“科技金穗”行動加快科技成果轉化,使高新技術產業繼續保持增長。
(信息來源:南寧特辦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