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產品頻讓利折射券商信用待興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11日 11:31 上海證券報 | |||||||||
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大打安全牌 近期,新的券商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紛紛獲批。盡管券商集合理財攻勢如潮,在市場引得不小震動,然而綜觀這些理財產品的設計,有一個現象卻不得不引起注意,那就是信用正成為券商軟肋,即使是業內優質券商也不得不花費大成本重建投資者對其的信心。
截至目前,已有5只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的募集申請獲得證監會批準,其中一只正在推廣期和發行中,一只已經結束推廣期、獲準成立。這5只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的管理人分別是光大、廣發、長江、中信和東方,這五家證券公司均是業內的優質券商,已獲創新試點資格。 從他們管理的這幾只理財產品的設計內容來看,投資人資金的安全性是各產品首要強調的。并且在收費和隱性保本等條款的設置上,可以看出,各家創新試點券商重建信用的良苦用心。 由于以往不規范的委托理財的影響,一談到"證券公司",投資者的印象往往是"挪用客戶保證金、違規國債回購",這種負面印象不僅影響了一些信譽良好的券商的定向理財業務,也波及到了新的創新試點券商集合資產管理計劃。 據某些新的集合理財產品的推廣人員介紹,有時業務很難開展,投資者就是擔心拿不回自己的資金,所以他們寧肯不要高收益也愿意購買國債等安全性極高的金融產品。 針對這一情況,創新試點券商在各自的集合資產管理計劃中,不約而同地都大打"安全牌"。為向投資者充分保證其資金的安全性和產品的安全性,集合理財產品都設計有多重保障。其一,投入自有資金,率先承擔損失;其二,潛在保證一定的收益;其三,資金存放在托管銀行里,資金投向多種產品上,充分分散風險。 就公開信息來看,這5家證券公司向集合理財產品中投入自有資金的就至少有3家。光大證券投入2億元,是產品規模的10%;長江證券投入1億元,認購投資者認購規模的5%;東方證券也將投入計劃的10%的自有資金。 除了要以自有資金先行承擔損失之外,各集合理財計劃的一大賣點還有管理人最大程度地讓利,潛在保證客戶收益。一方面,在收益率上優先保證客戶收益,另一方面,在費用收取上,管理人也給自己設置了相當苛刻的條件。普遍來看,幾只集合理財計劃費用收取較低,并且在給客戶保證一定的收益率情況下,優先以自身的管理費彌補損失或者從管理費中提取一部分金額作為風險保證金。談及"讓利"的初衷,券商也很無奈,就是為了在券業信用危機的情況下能最大程度的吸引投資者。 當然,券商為此不得不付出相當大的成本。若按3年的集合計劃存續期和普通存款利率來粗略計算一下,單是管理人的自有資金的成本將達到數百萬元。而管理費上,券商能拿到手的還不得而知。即使已經成立的廣發集合資產管理計劃2號,相關人士表示,能得到的管理費充其量也只是580萬元,這還不算管理人自身相關支出。 優質券商并沒有因為被貼上"創新試點"的標簽而免于承擔整個券業的信用危機,因此他們也不得不去承擔重建信用的成本,尤其是越早開拓市場的人承擔的成本越大。 目前券商集合理財業務上的這一悖論,的確值得業界人士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