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你我都是經濟人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09日 10:01 上海證券報

    中國民間諺語"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以前都被誤解而遭批判,其實它的本意是說,人若不為自己去勞作,去獲取自己的生活資料,天地之間是不會讓你存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沒有什么救世主,也沒人為你提供"免費的午餐",不勞動者不得食。似乎只有那些天上的鳥兒不用勞作,野地里到處都有它們的食物,不過它們也得早起覓食,否則也會餓死。

    王治平,男,1952年生,杭州人。1985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碩士。現為浙江工業大學經貿管理學院教授、經濟學研究所所長。主講西方經濟學課程。近年在各類媒體發表大量經濟學隨筆和經濟時評,主要著作有《經濟學闡釋》、《將效率進行到底》等。

    "金錢法則"威力大

    有這么個笑話。有人向電信局投訴,抱怨某個公用的投幣電話總是"吃錢",投了錢幣進去,如果電話未接通,它也不把錢給退出來?墒请娦啪纸拥酵对V后總也遲遲不派人去修理。后來他想了個法子,再打電話給電信局說,那個電話出了點毛病,只要一投幣,電話里面的錢就嘩嘩地流出來了。這一下,電信局的人立馬就趕來了。

    這就是所謂的"金錢法則",即用金錢來做"誘餌",促使人們做某種行為(或不做某種行為)。我在電視上看到外國人做的一種行為測試,很好笑。主持人在街頭隨意找一個人,讓他做一個古怪的舉動,報酬是"給你10美元"。人們一般起初都不愿意,主持人就開始加錢,"給你20美元",還不干,"給你30美元",隨著金錢數字的增加,人們逐漸心動,一直到金錢加到足夠的多,最終他總會答應干這件非常規的事。經濟學的原理告訴我們,由于每個人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一個趨利避害的"經濟人",所以,利用"金錢法則"來辦事,雖然不能百發百中,卻往往能屢試不爽。

    但是,"金錢法則"的說法,在很多人看來是含有貶義的,不是嘲諷"有錢能使鬼推磨"的社會風氣,就是揶揄蕓蕓眾生不講人情只認錢,"重利輕義",不講原則。在文革的時候它還被當作資本主義的"赤裸裸的金錢關系"和修正主義的"物質刺激"來加以批判。然而,對于一個尊重實際的人來說,這卻是一件正常不過的事。不要對"金錢法則"不屑一顧,"金錢法則"就像臭豆腐,聞起來臭,吃起來可是香的。盡管沒有金錢也能辦成某些事,但有了金錢一定能更容易地辦成功一件事。

    事實上,學校高薪招人才,失主重酬求完璧,商店打折賣商品,企業計件發獎金,訂立合同時雙方商議違約金,政府管理部門對各種違法行為罰款,犯罪嫌疑人企圖花錢讓證人緘默,要動手術的病人私下給醫生塞紅包,布什懸賞2500萬捉拿薩達姆,就連望子成龍的家長許諾孩子,"期末考試考得好,過年給你壓歲錢",用的不全都是"金錢法則"嗎?

    我有一位住在臺灣的表妹,是美聯社的一個記者。那年她到北京來玩,有一次在頤和園一帶滯留,但因與美國大使館有個約會,必須在某個時間趕到那里采訪。那年頭出租車還不普及,怎么也叫不到。萬般無奈,焦急萬分的表妹在公交車的總站找到一輛空著的公交車,向司機和售票員提出異想天開的請求,為她直放大使館,許諾給他們每人一百元(那時的一百元是個大數目,抵得上他們幾個月的工資)。"金錢法則"終于起了作用,盡管這樣的行為或許史無前例,但表妹總算沒有耽誤她的大事。

    還有一個類似的故事。有一次,一輛中巴車正在浙南的公路上開,車上有20個溫州人,他們都嫌車速太慢,因為他們急著要趕去做生意,而對于商人來說,"時間就是金錢"。于是,這20個本來并不認識的溫州人,立即在車上組織起來,每人出20 元錢湊成400元,作為對司機的獎賞,讓司機加快速度。盡管超速行駛有很大的風險,但"金錢法則"法力大,只見那輛中巴車立即飛也似的,朝著溫州方向一路奔馳而去。

    美國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有個故事說,美國的航空公司在賣飛機票時,往往要比飛機上的座位多賣出一些票,因為一般臨到上機的時候總會有人不來,這樣就可以提高飛機的上座率。但是萬一買了票的人都到齊了怎么辦呢?人家已經買了票,不能不讓他乘機。這時航空公司就會召集全體乘客,告訴他們飛機已經超員的情況,問乘客中有愿意轉乘下一航班的,就給他獎勵50美元,若無人響應,則加到100美元,再不行就再往上加錢,一直加到有人愿意為止。你看,應用"金錢法則",棘手的問題很快就順利解決了。

    重賞之下有勇夫

    經濟學假定每個人都是"經濟人",都會根據利害關系而對各種激勵作出相應的反應。如果有足夠強烈的激勵,人就會去做常人在一般情況下所不會去做的事情。古人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的說法,"翻譯"成經濟學的語言就是,只要"價格"足夠高,就可以"購買"到各種"商品",包括做各種事情的"勞務"。

    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商鞅變法時,"南門徙木"的故事里就包含"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這個原理的應用。商鞅在國都的南門,豎立一根三丈之木,然后向社會公開招募,誰能把它背到北門去,就給他十金的獎賞。起初百姓無一人上前,于是他就說,"誰能背過去,就給他五十金!"果然,"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于有人站了出來,把木頭背到了北門,商鞅踐諾,隨即給予了五十金。其實這是商鞅的一項取信于民的實驗,它為后來變法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雖是中國古話,其實卻是一句通行的"世界語",比如美國人就很擅長。美國的陸軍共有230個不同的軍職,總計47.4萬人。他們的軍隊實行雇傭兵制度,本來是能給軍人提供足夠的報酬的,但由于各兵種的辛苦和危險程度不同,有的軍職應征的人數持續下降。為此,軍方使用了物質刺激的激勵措施:對于那些不容易招到人的軍職人員,入伍時就發給他們每人1.2萬美元的入伍獎金。近年來由于高科技的發展,美國軍方需要大量具有特殊技能的人才,比如電子戰密碼專家、自動推進大炮的維修技師以及軍火支援專家等。由于這樣的人才更加稀缺,更不容易招到人,于是軍方進一步將他們的入伍獎金提高到了2萬美元。"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美國大兵還怕招不到嗎?

    作為一個管理者,必須知曉并運用"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這一現實世界存在的"法則",才能成功。我們知道,每個人不會無緣無故地行事,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是需要有一定的理由的,經濟學把這個理由叫做"激勵"。激勵產生動機,動機導致行為,特別是那些艱辛的、危險的、甚至要以生命為代價的事,更需要有極其強烈的激勵才行。比如深入地下幾千米挖煤的礦工,比如攀爬在高樓大廈的外墻清洗墻面的"蜘蛛人",更比如在槍林彈雨的戰場上出生入死的軍人。如果人們對重賞不感興趣,或者你不肯實行重賞,你就難以找到愿做這種事的人(當然,各國的國情不同,國內勞動力市場的供求關系往往起的作用更大)。在計劃經濟的時候,你或許還能采用強迫命令或說服教育的辦法,而這些辦法不是侵犯他人的權利就是對他人的蒙蔽,最終要被人們所抵制。這時,管理者就只能束手無策了。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的規律也可能被人利用來干壞事。令人恐怖的是,現在世界上制造恐怖事件的自殺性"人體炸彈",很多是恐怖組織花錢買來的。他們專門制定了價目表,"人體炸彈"們可以事先計算出炸毀一輛坦克或炸死一個要人后,他們的家人可以從恐怖組織那里得到的報酬。據說,伊拉克的薩達姆是世界上唯一公開宣布向實施自殺性襲擊的人提供經濟補償的國家元首。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美國的布什總統也利用"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這一點,出巨資懸賞、并最終將薩達姆生擒活捉了。

    當然,"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也是會"失靈"的,有時并不需要什么"重賞",某種崇高而堅定的信念也有巨大的激勵,比如在五十多年前的解放戰爭中,一個普通的士兵董存瑞在情急之下就敢于舍身炸碉堡。他并非為了自己得到什么金錢的重賞,他在點燃炸藥引信之后拼死喊出的最后一句話是(我們從電影上聽到的):"為了新中國,前進!"

    你我都是經濟人

    無論是"金錢法則",還是"重賞之下有勇夫",其基本原理都是一樣的。世界上的人千差萬別,每個人都各不相同,但是,既然都是人,就總有一些共同的人性。對人性的正確認識,是做好社會管理的一個重要前提。

    經濟學的基本假定是,每個人都是"經濟人"。它包含兩層意思:一、每個人是"自利人",二、每個人也都是"理性人"。歸納起來就是:每個人都是理性的自利人。

    "自利人"是說每個人做事情都是為了有利于自己。比如,我們每天辛苦勞作,是為了自己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有錢買東西,在基本溫飽解決以后我們還要不停地勞作,這是為了讓自己有更多的錢,以能使自己以后生活得更好,說來說去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中國民間諺語"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以前都被誤解而遭批判,但其實它的意思是說,人若不為自己去勞作,去獲取自己的生活資料,天地之間是不會讓你存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沒有什么救世主,也沒人為你提供"免費的午餐",不勞動者不得食。似乎只有那些天上的鳥兒不用勞作,野地里到處都有它們的食物,不過它們也得早起覓食,否則也會餓死。

    "理性人"是說每個人都會進行算計,都知道做什么事情和怎樣做事情才能有利于自己。也就是說,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的利益所在,都會用最好的辦法去實現自己的利益。當然,這里的"理性"總是指的有限理性。因為人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人的行為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如占有信息的多少、理智和聰明的程度以及外部條件的復雜多變使人難以駕馭等等。但是,盡管如此,每個人總還是要盡力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決策。趨利避害既是每個人的本能,也是他的理性使然。

    經濟人假定來自于經濟學的鼻祖亞當·斯密的《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一書,這是一本經濟學的奠基之作。可以說,經濟人假定是整個經濟學的一個最基本的前提,沒有這個假定作基礎,經濟學的大廈便無從建立。

    經濟人假定雖然來自西方,但它卻反映了全人類的普遍人性。作為文明古國的中國,早在兩千年前就有位著名的人物叫司馬遷的說過:"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它客觀地描述了古往今來天底下的蕓蕓眾生在為自己的利益而奔忙的景象。所以,這個假定雖是假定,卻是一個合乎事實的合理的假定。

    盡管現實中并非人人都是如此,但這個假定仍然是必要的。因為當我們進行社會管理的時候,必須依此假定來制定政策,否則,管理就可能南轅北轍,事與愿違,最終必將遭到失敗。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說:"所有的國家事務都需要有經濟學方面的知識才能在處理它們時取得進展。沒有系統學習過經濟學的人,就不具備足夠的條件思索國家事務。他們就像試圖閱讀詩歌的文盲一樣"。不懂得"經濟人假定"而制定的經濟政策必然失敗,比如,以前我們假定人人都是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活雷鋒",人人都會少索取、多付出,于是,我們制定的政策就是:到人民公社的食堂吃飯不要錢,在人民公社的土地上多勞不多得。但是很快,吃得多而產得少,最后,人民公社只好倒灶。違背"經濟人假定"而設計的烏托邦注定會被歷史拋棄。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經濟人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日本謀任常任理事國
健力寶事件
2005中超聯賽揭幕
騎士號帆船歐亞航海
最新汽車電子雜志
漫畫版《紅樓夢》
安徒生誕辰200周年
京城1800個樓盤搜索
《新浪之道》連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