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方
廣東省肇慶市在隋朝時始稱端州,宋徽宗賜名肇慶,意思就是“喜慶吉祥之始”。據說,宋徽宗的封地在古端州,后來又得以登上帝王寶座,所以才賜肇慶之名。現在的肇慶市管轄端州、鼎湖兩區,高要、四會兩個縣級市,廣寧、德慶、封開、懷集四個縣和大旺綜合經濟開發區。面積1.5萬平方公里,全市人口368萬人。肇慶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嶺南文
化的發祥地,是中原文化和嶺南文化的交匯處,有著燦爛的歷史文化。著名景點包括梅庵、悅城龍母祖廟、崇禧塔、宋城墻、閱江樓、麗譙樓、文明塔、黃巖洞、泰新橋、高要學宮、德慶學宮、文塔、七星巖摩崖石刻群,周其鑒故居等300多處具有科學研究價值文物古跡。日前,北京華夏旅游聯盟應肇慶市瑞士花園的邀請對肇慶市進行了考察。
從廣州市西行大約一個半小時的車程就到達了肇慶。空氣是濕濕的,就像北京夏天的“桑拿天”,只是溫度沒有那么高。坐落在肇慶市轄區內的星湖風景名勝區,風光自古聞名遐邇,是全國十大文明風景旅游區示范點和全國首個ISO14000國家示范區,它由七星巖和鼎湖山兩大景區組成。七星巖坐落在城區中心附近,市民步行即可到達。七星巖背靠北嶺山脈。因七座奇峰列峙如北斗七星,故得名。七星巖景區由五湖、六崗、七巖、八洞組成,面積8.23平方公里,湖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河,景在城中不見城,美如人間仙境。“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陽朔七堆山,堤邊添上絲絲柳,畫幅長留天地間。”葉劍英元帥的《游七星巖》詩勾勒出七星巖的秀麗景色。七星巖以喀斯特溶巖地貌的巖峰、湖泊景觀為主要特色,七座排列如北斗七星的石灰巖巖峰巧布在面積達6.3平方公里的湖面上,20余公里長的湖堤把湖面分割成5大湖,風光旖旎。被譽為“人間仙境”、“嶺南第一奇觀”。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七星巖摩崖石刻是南中國保存得最多最集中的摩崖石刻群,共有李邕、李紳、包拯、周敦頤、俞大猷、陳恭尹、朱德、葉劍英等500余壁。唐、宋、元、明、清及當代的名人詩題為七星巖增輝添色。
鼎湖山是嶺南四大名山之一,被中外學者譽為“北回歸線上的綠寶石”。1956年,鼎湖山成為我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1979年又成為我國第一批加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劃的保護區,建立了“人與生物圈”研究中心,成為國際性的學術交流和研究基地。鼎湖山面積1133公頃,最高處的雞籠山頂高1000.3米,從山麓到山頂依次分布著溝谷雨林、常綠闊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針葉林、灌木叢等森林類型。而保存較好的南亞熱帶森林典型的地帶性常綠闊葉林是有400多年歷史的原始次森林。鼎湖山因其特殊的研究價值聞名海內外,被譽為華南生物種類的“基因儲存庫”和“活的自然博物館”。這里有野生高等植物1856種,其中珍稀瀕危的國家重點保護植物23種;以鼎湖山為原生地的植物有30種。鼎湖山多樣的生態和豐富的植物為動物提供了充足的食源和良好的棲息環境。因此這里的動物種類和數量也很多,有鳥類178種,獸類38種,其中國家保護動物15種,1998年12月,經中南林學院森林旅游研究中心測定,鼎湖山的負離子含量最高達到105600個/立方厘米,為目前國內所測定的最高的負離子含量區。據說,每到周末,大批廣州的市民來此“洗肺”,充氧。
肇慶既然古稱端州,大家一定會聯想到文房四寶之一的———端硯。端硯全稱端溪硯,問世于初唐,至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宋朝被列為“貢品”。端硯的制作過程較為復雜,主要工序有采石、維料、制璞、雕刻、磨光、配盒等。端硯的石質極為細膩、滑潤,手觸之猶如嬰兒的肌膚般。名貴的端硯石料一般采自幾個著名的老坑、坑仔、麻子坑、梅花坑、宋坑等地點。輔以藝人的匠心獨運、隨類賦形、因才施藝雕琢而成,端硯具有貯水不耗、發墨不損毫、呵氣可研墨、隆冬不結冰的特色。據傳說唐朝時,端州城附近有個叫阿端的窮秀才進京趕考,剛好趕上寒冬臘月。考場里生著火盆也不頂事,眾舉子不停磨墨,因為手一停,硯上的墨就結冰,眾人又要寫字,又要磨墨,真是好不狼狽。只有阿端思潮迸發、揮筆疾書,寫出華章一篇。考官大為稱奇,遂拿過阿端的硯石仔細觀看,并磨墨一試,果然是隆冬不凍。后來考官將此硯獻給皇上,皇上賜其名端硯。從端硯的傳說,其珍貴可見一斑。據說后來有太監監工開采硯石,命硯工赤身采石,以防丟失、私藏硯石。
肇慶集自然風光與人文歷史于一身,玲瓏雅秀,雖緊鄰廣州市這個南國經濟中心,卻可獨守“清幽、寧靜”實屬難得,不枉廣州“后花園”之稱。
《市場報》 (2005年04月08日 第二十七版)
|